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胡粉膏

胡粉膏

《圣惠》卷三十六:胡粉膏

药方名称胡粉膏

处方胡粉3分,黄连3分(去须),甘草1钱(炙微赤,锉),麝香1钱(细研)。

制法上为末,用腊月猪脂,调令得所。

功能主治紧唇疮,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以少许,涂于疮上。

摘录《圣惠》卷三十六

《圣惠》卷六十三:胡粉膏

药方名称胡粉膏

处方胡粉4两,油半斤,蜡2两半,乳香半两(细研),麝香1钱(细研),没药半两(细研)。

制法上以文火煎令油熟,下胡粉,后下蜡,临成下麝香乳香没药,搅勿住手,待似星花上来,即住,以瓷器内盛。

功能主治一切痈疽发背,日夜发歇,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于故帛上涂贴,1日换2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三

圣济总录》卷—一六:胡粉膏

药方名称胡粉膏

处方胡粉(炒)、白矾(烧令汁尽)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用青羊脂和成膏。

功能主治鼻中瘜肉不通。

用法用量以少许涂敷瘜肉上。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圣济总录》卷—一七:胡粉膏

药方名称胡粉膏

处方胡粉(炒研)。

制法上以牛酥调如膏。

功能主治口疮。

用法用量每含如杏仁大,咽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方出《外台》卷三十引《肘后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八一:胡粉膏

药方名称胡粉膏

处方水银、胡粉。

制法研令匀。

功能主治燥癣,一切干湿癣,瘙痒。

用法用量普济方》本方用:胡粉二两,水银一分。合研令匀,以醋调成膏。涂之,仍以纸贴,一日三五次。

摘录方出《外台》卷三十引《肘后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八一

圣济总录》卷一三四:胡粉膏

药方名称胡粉膏

处方胡粉(研)3两,水银2两,皂荚10挺(捶,以水浸,挼滤,取浓汁1升)。

制法上先熬皂荚汁至五合,下粉、水银,以柳篦搅令匀,瓷盒内盛。

功能主治(疒呙)疥疮有虫。

用法用量先以盐水洗疮,取涂磨疮上,日3-5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圣济总录》卷一三九:胡粉膏

药方名称胡粉膏

处方胡粉半两,炭灰半两。

制法上以猪膏,量药调和。

功能主治金疮中风寒水,肿。

用法用量涂疮孔上,出水便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九

《卫生总微》卷十八:胡粉膏

药方名称胡粉膏

拼音hufengao

处方松脂1两半,苦参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大黄(生)1两,胡粉1两,黄芩1两1分,水银1两1分,白矾半两,蛇床子3分。

制法上为细末,以腊月猪脂和研至不见水银星为度。

功能主治小儿头疮久不愈,经来年岁。

用法用量敷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八

猜你喜欢

  • 化毒除湿汤

    药方名称化毒除湿汤处方归尾、泽兰、苡仁、牡丹皮、赤芍、金银花、枳壳、川通草。功能主治湿热下注。摘录《疡科心得集·方汇》卷上

  • 催生安胎救命散

    药方名称催生安胎救命散处方乌药4两(别用醋炒黄色),前胡半两(拣净),菊花1两(去梗),蓬莪术2两(炮,乘热锉碎),当归半两(去芦须,洗,切,焙)。制法上锉,用好米醋炒干为度,同为末,用新瓷罐收,勿令

  • 疏筋活血汤

    药方名称疏筋活血汤处方川芎1.8克当归(酒洗)3.6克白芍(酒洗)7.5克 生地黄(酒洗)4.5克羌活1.8克 白茯苓(去皮)2.1克苍术(米泔浸,炒)3克桃仁(炒)3克牛膝(酒炒)6克 汉防己1.8

  • 瓜皮煎

    药方名称瓜皮煎处方西瓜青皮1两,绿豆青皮1两,肉蔻3钱(炒去油)。功能主治因伤热而泻。摘录《医门八法》卷二

  • 参茯五味芍药汤

    药方名称参茯五味芍药汤处方茯苓3钱,半夏3钱,甘草2钱,人参3钱,橘皮3钱,五味1钱,芍药3钱。功能主治耳渐重听。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摘录《四圣心源》卷八

  • 豆浆韭汁饮

    药方名称豆浆韭汁饮处方豆浆1碗韭菜250克制法韭菜洗净,捣取汁,对入豆浆煮沸即可。功能主治补气温经。适用于气虚型崩漏。用法用量空腹时1次服下。摘录《经验方》

  • 栀子生姜豉汤

    药方名称栀子生姜豉汤处方栀子9克(劈)生姜15克 香鼓4克(绵裹)功能主治治栀子鼓汤证兼见呕吐者。用法用量以水400毫升,先煮栀子、生姜,取200毫升,纳豉,煮取150毫升,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

  • 黄芩泻肺汤

    药方名称黄芩泻肺汤处方黄芩、山栀、枳壳、甘草、薄荷、连翘、杏仁、大黄、桔梗。功能主治肺热里实。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十三

  • 九龙膏

    药方名称九龙膏处方儿茶、血竭、乳香、没药、青木香、山甲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用归尾3两,红花3两,酒煎膏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鱼口,便毒,悬痈,横痃,初起未成脓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热酒送下。

  • 攻风败毒散

    药方名称攻风败毒散处方藁本、芫花、羌活、防风、川乌、草乌、山乌豆、骨碎补。功能主治目睛风牵?斜外障,经年者。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摘录《眼科全书》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