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肠痈汤

肠痈汤

杨景海方:肠痈汤

药方名称肠痈汤

处方败酱草15克,金银花15克,冬瓜子10克,蒲公英15克,粉丹皮10克,生苡仁15克,京赤药10克,枳壳10克,桃仁6克,连翘10克,大黄6克(后下),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主湿浊蕴于下焦化热,湿热毒邪蕴结肠腑,气滞血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杨景海方

医心方》卷十五引《集验方》:肠痈汤

药方名称肠痈汤

别名薏苡仁汤、瓜子汤、三仁汤、薏苡瓜瓣汤

处方薏苡仁1升,牡丹皮3两,桃仁3两,冬瓜仁1升。

功能主治排脓解毒。主肠痈、胃痈。

用法用量薏苡仁汤(《圣济总录》卷一二九)、瓜子汤(《全生指迷方》卷四)、三仁汤(《医学入门》卷八)、薏苡瓜瓣汤(《张氏医通》卷十四)。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为《金匮》薏苡附子败酱散之变方,以治脓成脉数不可下之证。虑附子助热,易以牡丹;又因败酱难觅,易以瓜瓣;更加桃仁以助牡丹之力。

摘录医心方》卷十五引《集验方

《千金》卷二十三:肠痈汤

药方名称肠痈汤

别名牡丹汤

处方牡丹2两,甘草2两,败酱2两,生姜2两,茯苓2两,薏苡仁3两,桔梗3两,麦门冬3两,丹参4两,芍药4两,生地黄5两。

功能主治肠痈,脓成脉数,不可下。

用法用量牡丹汤(《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摘录《千金》卷二十三

猜你喜欢

  • 凝水石散

    药方名称凝水石散别名寒水石散(《外台秘要》卷四)、二石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处方凝水石白石脂栝楼根 桂心各37.5克菟丝子知母各23克制法上六味,捣末下筛。功能主治治饮酒过度,致患肉疸,饮少

  • 蕤仁丸

    《圣济总录》卷一一○:蕤仁丸药方名称蕤仁丸处方蕤仁(去皮)决明子(微炒)秦皮(去粗皮,锉)车前子甘菊花黄连(去须)防风(去叉)蓝实槐子各45克柴胡(去苗)人参白茯苓(去黑皮)山芋 芎劳大黄(锉,炒令香

  • 佛茄花散

    药方名称佛茄花散处方金头蜈蚣、蝎梢、佛茄花(蔓陀罗花)、白附子各等分,龙脑少许。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小儿慢惊。用法用量3岁儿用半字,3岁以上1字,薄荷水调,手按左鼻搐右,按右搐左,立止,少顷汗如雨

  • 羸瘦丸

    药方名称羸瘦丸处方椿树根皮(干者)。制法上为末,以好粟米淘去泔,研取末,浓煮作糊和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小儿痢,渴不止。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日3-4服。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 三宝粥

    药方名称三宝粥处方生山药(轧细)30克三七(轧细)6克 鸭蛋子(去皮)50粒功能主治治痢久,脓血腥臭,肠中欲腐,兼下焦虚惫,气虚滑脱者。用法用量上药三味,先用水800毫升,调和山药末煮作粥。煮时不住以

  • 归血散

    药方名称归血散处方荆芥(锉碎)1合,大麦1合(生),黑豆1合(生),甘草2钱(生)。制法上拌匀。功能主治男子、妇人、老幼小便溺血。用法用量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后、临卧作2次温服。摘录《杨氏家

  • 润肠汤

    药方名称润肠汤处方麻子仁4.5克(研细,用水浸,滤去皮,取浓汁)脂麻6克(微炒,研,用水浸,取浓汁)桃仁(汤浸,去皮、尖,麸炒黄熟,研如泥)30克荆芥穗(捣末)30克功能主治润燥滑肠。治大便秘涩,连日

  • ***升麻丸

    药方名称***升麻丸处方***45克升麻30克羌活30克防风30克 白附子15克白芷15克 生地黄30克川芎15克红花15克黄芩15克甘草(生)7.5克制法上药各为细末,合匀,蒸饼为小丸。功能主治治雀斑,

  • 调中白术丸

    药方名称调中白术丸处方橘皮半斤,丁香4两,人参4两,白术4两,甘草4两,神曲1两,麦糵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和脾胃,进饮食。主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白汤嚼下。摘录《鸡峰》卷十

  • 姜枣花椒汤

    药方名称姜枣花椒汤处方生姜24克大枣30克花椒9克制法将姜、枣洗净,生姜切薄片,同花椒一起加水,小火煎成1碗汤汁即成。功能主治温中止痛。适用于寒性痛经。用法用量每日2次,趁热服。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