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槐白皮膏

槐白皮膏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槐白皮膏

药方名称槐白皮膏

处方白皮、楝实,各五两;甘草白芷,各二两;赤小豆二合,桃仁六十枚;当归三两。

炮制上七味俰咀,以煎成猪膏一斤,微火煎白芷黄,药成。

功能主治治内外诸痔,肿核结硬,或痒发无时,或痛不可忍,或肛边生疮,赤烂侵溃,或鼠乳附核,久不消散。

用法用量每用摩疮上,日再用。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圣惠》卷六十:槐白皮膏

药方名称槐白皮膏

处方白皮5两(锉),赤小豆5合(捣碎),白芷甘草2两,木鳖仁2两,槐子3两(捣碎),楝子3两,当归3两。

制法上细锉,以猪膏1斤半,以慢火煎,候白芷黄赤色,绵滤去滓。

功能主治痔疾。下部痒痛,肛边生肉,结如鼠乳,肿硬疼痛。

用法用量取滓涂摩痔上。

摘录《圣惠》卷六十

《千金翼》卷二十四:槐白皮膏

药方名称槐白皮膏

处方白皮5两,赤小豆2合,楝实50枚,桃人50枚,当归3两,白芷2两,甘草2两。

制法上以成煎猪膏1斤,微火煎白芷色黄,去滓。

功能主治下部痒痛,痔疮。

用法用量摩病上,兼导下部中。

摘录《千金翼》卷二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槐白皮膏

药方名称槐白皮膏

处方白皮5两,赤小豆5合,楝实50枚,槐实50枚,当归(切,焙)3两,白芷2两,甘草2两,猪脂3斤。

制法上锉细7味,先煎脂令沸,下诸药同煎,候白芷黄赤色,绵绞去滓,瓷盒盛。

功能主治脉痔,下部痒痛成疮。

用法用量每用涂摩疮上,1日3-5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猜你喜欢

  • 补虚杜仲丸

    药方名称补虚杜仲丸处方杜仲(去粗皮,炙)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2两,干姜(炮)半两,远志(去心)2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

  • 二母安嗽片

    药方名称二母安嗽片处方款冬花18kg,紫菀6kg,杏仁(去皮)6kg,知母6kg,麦门冬6kg,玄参6kg,***12kg,百合6kg,浙贝母3kg。制法将款冬花、紫菀用60%乙醇按渗漉法制成清膏;杏

  • 催生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催生丹药方名称催生丹处方麝香(别研)一字,乳香(别研极细)一分,母丁香(取末)一钱,兔脑髓(腊月者.去皮膜.研)。炮制上拌匀,以兔脑和圆,如鸡头瓤大,阴干,用油纸密

  • 老疟饮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老疟饮药方名称老疟饮处方苍术(泔浸)草果(去皮)桔梗青皮陈皮良姜各15克白芷茯苓半夏(汤洗去滑)枳壳(麸炒,去瓤)甘草(炙)桂心干姜(炮)各9克紫苏叶川芎各6克制法上药锉散。

  • 白玉蟾遗方

    药方名称白玉蟾遗方处方防风、黄连、黄柏、苦参、牛膝、草乌、麻黄、紫风藤、荆芥穗、蔓荆子、升麻、川芎、大黄、当归、藁本、山栀。功能主治痹麻诸风,瘫痪烂挛肿危,并***,鸡爪亸曳,蝼蝈冷麻。用法用量水煎服。

  • 独枣汤

    药方名称独枣汤处方大好枣1枚(擘开),轻粉半钱。功能主治大便秘结,积热不通。用法用量上将轻粉放大枣内,以麻线扎缚,慢火煮熟,嚼细,以枣汁送下。摘录《直指》卷十五

  • 丁香和胃丸

    《御药院方》卷三:丁香和胃丸药方名称丁香和胃丸处方丁香木香沉香各15克藿香叶 白茯苓(去皮)白豆菠仁陈皮(去白)白术人参各30克半夏(姜制)90克制法上药同为细末,生姜汁煮面糊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

  • 黑归脾汤

    药方名称黑归脾汤处方归脾汤加大熟地。功能主治阴虚血少。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摘录《银海指南》卷三

  • 新制消结汤

    药方名称新制消结汤处方老君髯30克,白花草60克,二郎箭0.5克,九头狮子草30克。功能主治祛痰、疏气、消炎、行瘀、开窍、败毒、通络。主痰凝气聚,瘀热阻遏,经络不通。用法用量取用猪颈杀口处之肉同上药共

  • 感应圆

    药方名称感应圆处方百草霜(用村庄家锅底上刮得者.细研)称二两,杏仁(拣净者.去双仁者.百四十个.去尖.汤浸一宿.去皮.别研极烂如膏),南木香(去芦头)二两半,丁香(新拣者)一两半,川干姜(炮制)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