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象牙

象牙

《全国中草药汇编》:象牙

药材名称象牙

拼音Xiànɡ Yá

别名象牙屑

来源来自长鼻目象科动物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L.(E. africanns capensis),以牙屑入药。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定惊,拔毒生肌。用于惊风癫痫,热痰骨蒸;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0.5~1钱。

备注本品多为加工雕刻象牙时刮下的碎屑。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象牙

药材名称象牙

拼音Xiànɡ Yá

出处《药性论》

来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牙齿,多以雕刻象牙时剩下的碎料供药用。

非洲象的牙,亦同等入药。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象皮"条。

性状多呈碎屑状,形状极不规则。表面浅赤或黄色,并有纵行的浅沟纹。内为银白色。片块状者,纵剖面有纵横交叉的波纹,横断面可见同心轮纹。质坚而脆。无臭,无味。以外面浅赤色,内面银白色、显油性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磷酸钙(57~60%)、牙基质(40~43%)及少量脂肪等。象牙含有机物较多,是其特点。

性味甘,寒。

①《海药本草》:"寒。"

②《日华子本草》:"平。"

③《品汇精要》:"味淡,性平,无毒。"

④《纲目》:"甘,寒,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镇惊,解毒生肌。治痫病惊悸,骨蒸痰热,痈肿疮毒,痔漏。

①《海药本草》:"主风痫热,骨蒸劳,诸疮等,并皆宜生屑入药。"

②《日华子本草》:"治小便不通,生煎服之;小便多,烧灰饮下。"

③《开宝本草》:"主诸铁及杂物入肉,刮取屑,细研和水敷疮上。"

④《医学入门》:"生为末,主诸疮痔瘘,生肌填口最速。"

⑤《本草经疏》:"治恶疮,拔毒,长肉,生肌,去漏管。"

⑥《本草正》:"能清心肾之火,可疗惊悸风狂,骨蒸痰热。"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1钱;磨汁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复方杨梅疮成漏:象牙三钱,鳖甲、猬皮各一个、为末,枣肉丸樱桃大,每一丸,空心小便化下,服七日后,仍用三味为末,猪胆汁调敷。(《医学入门》象牙丸)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象牙

药材名称象牙

拼音Xiànɡ Yá

英文名Elephant tusk

出处出自《药性论》;《本草衍义》:象牙,取口两边各出一牙,下垂夹鼻者,非口内食齿。

来源药材基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牙齿。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ephas maxim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多以雕刻象牙时剩下的碎料供药用。

原形态亚洲象,身体头庞大,体高可达2.5m,重可达5-6t。头长大,前额凹,颈短。耳较大,似蒲扇,向后遮盖颈部两侧,眼睛小。鼻吻呈圆筒形,突出甚长,舒展伸缩自如,可垂至地面,下面较细,末端为筒形,突出甚长,舒展伸缩自如,可垂到地面,下面较细,末端为鼻孔,杯口状,前缘有一指状突起,是持握器管。雄象上颌门齿突出口外,略向上翘,长达1.5-1.8m,全齿呈圆锥体状,每对象牙重约20kg。四肢粗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全身灰色或棕灰色,皮厚,皱褐多,稀疏地散生着粗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湿度较高的热带、亚热带或其复合类型的沟谷,山坡及稀树地带。具群居性,性喜水,早晨及夜晚觅食,爱吃野芭蕉芦类、棕叶芦、董棕、各种竹类。

资源分布:分布于亚洲南部各国,我国仅云南南部及西南部有分布,数量不多。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多呈碎屑状,形状极不规则。表面浅赤色或黄色,并有纵行的浅沟纹。内为银白色。片块状者,纵剖面有纵横交叉的波纹,横断面可见同心轮纹。质坚而脆。无臭,无味。以外面浅赤色、内面银白色、显油性者为佳。

化学成分亚洲象的牙含磷酸钙(cealcium phosphate)57%-60%,牙基质含磷酸钙40%-43%,少量脂肪。牙中有机物质含量较高,是其特点。

炮制《开宝本草》:“刮取屑,细研。”屑为末,炙令黄。“《医宗金鉴》:“切碎。”《本草分经》:“锉屑煎服。”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或粉碎成细粉。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心;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镇惊;解毒生肌。主癫痫;惊风;骨蒸劳热;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痔漏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3g;或磨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复方杨梅疮成漏:象牙三钱,鳖甲、猬皮各一个。为未,枣肉九樱桃大,每一丸,空心小便化下,服七日后,仍用三味为末,猪胆汁调敷。(《医学入门》象牙丸)

各家论述1.《海药本草》:主风痫热,骨蒸劳,诸疮等,并皆宜生屑入药。

2.《日华子本草》:治小便不通,生煎服之;小便多,烧灰饮下。

3.《开宝本草》:主诸铁及杂物入肉,刮取屑,细研和水敷疮上。

4.《医学入门》:生为末,主诸疮痔瘘,生肌填口最速。

5.《本草经疏》:治恶疮,拔毒,长肉,生肌,去漏管。

6.《本草正》:能清心肾之火,可疗惊悸风狂,骨蒸痰热。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代代花枳壳

    药材名称代代花枳壳拼音Dài Dài Huā Zhǐ Ké英文名Bitter Orange Fruit别名代代、代代圆、苏枳壳。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代代花Citrus aur

  • 伏毛苎麻

    药材名称伏毛苎麻拼音Fú Máo Zhù Má出处始载于《云南植物研究》。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伏毛苎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 nivea (L.) Gaud var. Ni

  • 海鹞鱼

    《中药大辞典》:海鹞鱼药材名称海鹞鱼拼音Hǎi Yào Yú别名蕃蹹鱼(《魏武食制》),邵阳鱼、石蛎(《本草拾遗》),少阳鱼(宁原《食鉴本草》),荷鱼、鲼鱼、鯆魮鱼(《纲目》),蒲

  • 毛叶巴豆

    《中药大辞典》:毛叶巴豆药材名称毛叶巴豆拼音Máo Yè Bā Dòu别名刹埂(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毛叶巴豆的全株。全年可采。原形态灌木,高约2

  • 杨梅核仁

    《中药大辞典》:杨梅核仁药材名称杨梅核仁拼音Yánɡ Méi Hé Rén出处《纲目》来源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种仁。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杨梅"条

  • 乌鸦翅羽

    《中药大辞典》:乌鸦翅羽药材名称乌鸦翅羽拼音Wū Yā Chì Yǔ别名鸦翅(《丹溪心法》)。出处《本草图经》来源鸦科动物大嘴乌鸦的翅羽。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乌鸦"条。功能

  • 野鸡头

    药材名称野鸡头拼音Yě Jī Tóu别名雉鸡头、山鸡头来源雉形目雉科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 L.,以头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除丹毒。用法用量烧灰混麻油涂。摘录

  • 土远志

    药材名称土远志拼音Tǔ Yuǎn Zhì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奇异排草的根。春、夏季挖掘地下根部,洗净晒干。或临时采用新鲜品。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三张叶"条。

  • 枇杷木白皮

    《中药大辞典》:枇杷木白皮药材名称枇杷木白皮拼音Pí Pá Mù Bái Pí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茎干的韧皮部。功能主治①《千金

  • 牛奶莓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奶莓药材名称牛奶莓别名红腺悬钩子来源蔷薇科牛奶莓Rubus sumatranus Miq.,以匍匐枝的细根或块根入药。生境分部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功能主治主治妇女产后寒热,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