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豇豆叶

豇豆叶

《中药大辞典》:豇豆叶

药材名称豇豆叶

拼音Jiānɡ Dòu Yè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豇豆叶片

功能主治滇南本草》:"冶淋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用2~3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豇豆叶

药材名称豇豆叶

拼音Jiānɡ Dòu Yè

英文名Cowpea leaf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Walp.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gna unguiculata (L.)Walp.[Dolichos unguiculata L.;Vigna sinensis (L.)Sav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豇豆一年生缠绕草本。茎无毛或近无毛。三出复叶,互生;顶生小叶片菱状卵形,长5-13cm,宽4-7c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两面无毛,侧生小叶稍小,斜卵形;托叶菱形,长约1cm,着生处下延成一短距。总状花序腋生,花序较叶短,着生2-3朵花;小苞片匙形,早落;萼钟状,萼齿5,三角状卵形,无毛;花冠蝶形,淡紫色或带黄白色,旗瓣、翼瓣有耳,龙骨瓣无耳;雄蕊10,二体,(9)+ l;子房无柄,被短柔毛,花柱顶部里侧有淡黄色髯毛。荚果条形,下垂,长20-30cm,宽在1cm以内,稍肉质而柔软。种子多颗,肾形或球形,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小便;解毒。主淋症;小便不利;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叶60-9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滇南本草》:治淋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圆果罗伞

    药材名称圆果罗伞拼音Yuán Guǒ Luó Sǎn别名拟罗伞树、开展紫金牛出处始载于《云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圆果罗伞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depressa C

  • 大叶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叶藤药材名称大叶藤别名奶汁藤、假黄藤、犸骝能来源防己科大叶藤Tinomiscium tonkinense Gagnep.,以藤茎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辛、微苦,微温。功能主治壮

  • 尖子木

    药材名称尖子木拼音Jiān Zi Mù别名小煨罐、暴牙郎、秤杆菜来源野牡丹科尖子木Oxyspora paniculata (Don) DC.,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性味

  • 钩栗

    《中药大辞典》:钩栗药材名称钩栗拼音Gōu Lì别名青叶槠(江西《草药手册》)。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钩栲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钩栲,又名:厚果、大叶锥栗、猴栗

  • 千叶独活根

    药材名称千叶独活根拼音Qiān Yè Dú Huó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裂叶独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acleum millefolium Diels采收和储藏:4-10月采挖,

  • 红土子

    《中药大辞典》:红土子药材名称红土子拼音Hónɡ Tǔ Zǐ别名比子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红土子草、红清酒缸、过路清(《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

  • 臭草

    《中药大辞典》:臭草药材名称臭草拼音Chòu Cǎo别名臭艾(《广西中药志》),小香草(《广西植物名录》),荆芥七(《广西中草药》)。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芸香的全草。6~7月

  • 五味藤

    药材名称五味藤拼音Wǔ Wèi Ténɡ别名丢了棒、象皮藤、一摩消、五马巡城、蝉翼木。来源药材基源:为远志科植物蝉翼藤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curidaca inapfondiculata H

  • 湖广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湖广草药材名称湖广草别名佛光草、小灯台、荔枝肾来源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蔓茎鼠尾Salvia substolonifera Stib.,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性味微苦、辛,平。功

  • 滇海水仙花

    药材名称滇海水仙花拼音Diān Hǎi Shuǐ Xiān Huā别名大报春花、水白菜、大癞痢出处滇海水仙花始载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云:"滇海水仙花,生海滨。铺生,长叶如车前草而瘦,粗厚涩纹,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