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藤槐

藤槐

药材名称藤槐

拼音Ténɡ Huái

英文名Common Bowringia

别名石崖风、两头槌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一豆科》。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藤槐的根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wringia callicarpa Champ.ex Benth.

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叶夏、秋季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藤槐 攀援灌木。单叶互生;叶柄长1-3cm,两端稍膨大;托叶小而早落,无小托叶;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长5-13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无毛;叶脉在两面均隆起,侧脉5-7对;叶近革质。花3-5朵排列成长2-5cm的伞房状的总状花序;总花梗短,纤细,疏生短柔毛;萼钟状,长约4mm,无毛;花冠白色,长约1cm;雄蕊10,分离或基部合生,不等长;子房被柔毛。荚果膨胀,卵形或近圆形,长2.5-3cm,宽约1.5cm,两端急尖,无毛,成熟时开裂,果瓣薄革质,网脉明显。种子1-2颗,椭圆形,稍扁,种皮黑色或红色,种阜白色,环状隆起。花期5-9月,果期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杂木林中,通常缠绕于其他树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叶有清热,凉血的功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萆薢

    《中药大辞典》:萆薢药材名称萆薢拼音Bì Xiè别名百枝(《吴普本草》),竹木(《雷公炮炙论》),赤节(《别录》),白菝葜(《日华子本草》),粉萆薢(《本草从新》),金刚、硬饭团(

  • 小乌泡

    药材名称小乌泡拼音Xiǎo Wū Pào别名乌泡子、狗屎泡来源蔷薇科乌藨紫Rubus parkeri Hance,以根入药。生境分部陕西、湖北、四川、云南。性味咸,凉。功能主治行血,调经。主

  • 山麻雀

    药材名称山麻雀拼音Shān Má Què出处《杭州药植志》来源为姜种植物蓑荷的花穗。原形态形态详"蓑荷"条。功能主治治咳嗽,小儿百日咳。复方治百日咳:山麻雀二朵

  • 鹄绒毛

    《中药大辞典》:鹄绒毛药材名称鹄绒毛拼音Hú Rónɡ Máo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来源为鸭科动物大天鹅的绒毛。原形态形态详"鹄油"条。功能主治汪颖《食

  • 大叶钩藤根

    药材名称大叶钩藤根拼音Dà Yè Gōu Ténɡ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茜草科植物大叶钩藤的根。性味甘苦,凉。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

  • 盾翅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盾翅藤药材名称盾翅藤拼音Dùn Chì Ténɡ别名吼盖贯(傣语)来源金虎尾科盾翅藤Aspidopteris obcordata Hemsl.,以藤入

  • 石脑油

    《中药大辞典》:石脑油药材名称石脑油拼音Shí Nǎo Yóu别名石漆(《博物志》),猛火油(《昨梦录》),雄黄油、硫黄油(《纲目》),地脂(《方镇编年录》),泥油(《纲目拾遗》)

  • 石南

    药材名称石南拼音Shí Nán英文名Chinese Photinia Leaf别名风药、栾茶出处出自1.《别录》:石南,生华阴山谷。二月、四月采叶,八月采实,阴干。2.《唐本草》:石南叶似菵草,凌冬不

  • 红簕钩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簕钩药材名称红簕钩别名红簕菜、梨叶悬钩子来源蔷薇科红簕钩Rubus pirifolicus Smit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广东、广西。性味淡、涩,凉。功能主治清肺凉血,解郁

  • 水栀叶

    《中药大辞典》:水栀叶药材名称水栀叶拼音Shuǐ Zhī Yè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大花栀子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栀"条。化学成分含山梨糖醇、甘露醇等多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