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狭眼凤尾蕨

狭眼凤尾蕨

药材名称狭眼凤尾蕨

拼音Xiá Yǎn Fènɡ Wěi Jué

英文名Two-eared Brake

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狭眼凤尾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biaurit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70-120cm。根茎木质,直立,顶端密被线状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40-60cm,无毛,基部淡褐色,上部禾秆色至淡绿色;叶片厚纸质,无毛,长圆状卵形,长40-50cm,宽25-30cm,二回羽状深裂或基部三回羽状深裂;羽片8-10对,对生,有短柄,下部的斜展,上部的无柄,阔披针形,长15-20cm,宽3-5cm,顶端长尾尖,篦齿状深羽裂达羽轴两侧的宽翅,基部1对羽片的基部分叉;裂片20-25对,互生,镰刀状阔披针形,长1.8-3cm,宽5-7mm,全缘;羽轴呈禾秆色,叶脉明显,裂片基部上侧小脉与前面裂片基部下侧小脉联成弧形脉,在羽轴两侧形成1行狭长的网眼,网眼外的小脉分离。孢子囊群线形,沿裂片边缘延伸,裂片先端不育;囊群盖线形,膜质,全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1500m稍干燥疏阴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苦;寒

归经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止痢;收敛止血。主泄泻;痢疾;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止血、收敛、止痢的功能。用于痢疾、肠炎及外伤出血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威灵仙叶

    药材名称威灵仙叶拼音Wēi Línɡ Xiān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叶,鲜用或晒干。原

  • 红紫苏

    药材名称红紫苏拼音Hónɡ Zǐ Sū别名木樨臭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走茎龙头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ehania fargesii(Levl.)C.Y.Wu var.radicans(

  • 水鳖

    药材名称水鳖拼音Shuǐ Biē别名水白、水苏、芣菜、马尿花、水旋覆、油灼灼、白苹出处水鳖之名始载于《庚辛五册》(据《纲目》)。1.《野菜赞》云:“油灼灼,苹类,圆大一缺,背点如水泡,一名芣菜,沸汤过

  • 地涌金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涌金莲药材名称地涌金莲拼音Dì Yǒnɡ Jīn Lián别名毛果矮蕉、地金莲、地涌莲、地莲花来源芭蕉科象腿蕉属植物地涌金莲Ensete lasiocarpu

  • 椴叶独活

    药材名称椴叶独活拼音Duàn Yè Dú Huó别名独活、前胡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椴叶独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acleum tillifolium Wolff采收和储藏:春末秋初时采

  • 刺通草

    药材名称刺通草拼音Cì Tōnɡ Cǎo英文名pith of Himalayan Trevesia别名党楠、裂叶木通、棁木、挡凹、天罗伞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刺通草

  • 漆树根

    《中药大辞典》:漆树根药材名称漆树根拼音Qī Shù Gēn出处《闽南民间草药》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漆树的根。性味①《闽南民间草药》:"辛,温。"②《南方主要有毒植物》:&q

  • 鹌鹑蛋

    药材名称鹌鹑蛋拼音ān Chun Dàn来源雉形目雉科鹌鹑Coturnix coturnix (L.),以蛋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功能主治治胃病、肺病、神经衰弱、肋膜炎等。摘录《全国中草

  • 绿结鸡骨

    《中药大辞典》:绿结鸡骨药材名称绿结鸡骨拼音Lǜ Jié Jī Gǔ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杜鹃科动物褐翅鸦鹃的骨。性味甘咸,微温。功能主治强筋壮骨。治风湿骨痛,趺打伤积。用法用量内服:浸酒,

  • 绿茎槲寄生

    药材名称绿茎槲寄生拼音Lǜ Jīnɡ Hú Jì Shēnɡ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绿茎槲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scum nudum Danser.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