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毛大丁草根

毛大丁草根

《中药大辞典》:毛大丁草根

药材名称毛大丁草根

拼音Máo Dà Dīnɡ Cǎo Gēn

别名白头翁(《滇南本草》),白花白头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兔耳风根(《贵阳民间药草》)。

出处《闽东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大丁草根茎。夏秋采挖,去净茎叶泥砂,晒干。

生境分部产于云南、贵州等地。

性状干燥的根及根茎,长7~10厘米。根茎圆柱形,长1~3厘米,径约4毫米;上端粗,附有棕色干枯的叶柄基部,及灰白色绵毛;根茎外表深棕色,粗糙皱缩,周围着生多数完整或碎断的须根;质硬,折断面凹凸不平,纤维状,淡黄色,皮部薄,中柱较大,导管部放射状,中央有髓部。须根细长,径约1~1.5毫米,淡黄棕色;质脆,易断,断面皮部白色,木部淡黄色。微具焦气,味苦。

性味苦,平。

①《滇南本草》:"性温,味苦。"

②《滇南本草图说》:"苦,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和血。治痈肿,乳蛾,痄腮,瘰疬结核,胸胁痞气,疝气,痢疾,衄血,下血。

①《滇南本草》:"攻散瘰疬诸疮毒,治小儿秃疮,止大小肠血,治膀胱偏坠气痛,乳蛾,痄腮红肿。"

②《滇南本草图说》:"治温疟,狂症,寒热,症瘕,积聚,气瘿;疗金疮、鼻衄;止毒痢、赤痢,腹痛,齿疼,百节骨痛;一切风气邪热,暖腰膝;明目退翳;解杨梅毒疮,解汞毒入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小儿肺胃大热,乳蛾痄腮红肿疼痛,发热头痛:小一枝箭(根)二钱,连翘二钱,赤芍一钱。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②治久咳、百日咳:兔耳风根二钱,煨肉吃;叶子泡开水吃。(《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胸胁痞气:毛大丁草根,研末,面糊为丸。每服五至七分,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产后瘀血腹痛:毛大丁草根五钱,红酒四两。炖服。(《闽东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毛大丁草根

药材名称毛大丁草根

拼音Máo Dà Dīnɡ Cǎo Gēn

英文名root and rhizome of Pilose Gerbera

别名白头翁、白花白头翁兔耳风根、小一枝箭根

出处出自《闽东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毛大丁草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rera piloselloides Cas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去净茎叶泥沙,晒干。

原形态大丁草多年生草本。根茎短而粗壮,密被白色绵毛;须根多数,暗褐色。叶基生;有短柄;叶片质软而厚,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2.5-4.5cm,先端钝圆,基部楔形,边缘全缘,幼时上面具柔毛,老时脱落,下面密被白色绵毛。花茎直立,单生,高10-40cm,被淡褐色绵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花茎顶端,直径约3.5-cm;总苞片2层,条状披针形,外层稍短,背面密被淡褐色绵毛;舌状花白色,雌性,二唇形,外唇伸长,3齿裂,内层细小,2深裂;筒状花两性,花冠稍二唇形。瘦果条状披针形,长约5mm,稍扁,有纵肋和细柔毛,喙在花时极短,成熟时则与瘦果等长;冠毛长约1cm,淡红色,有光泽。花期5-6月。

化学成分根含毛大丁草酣(piloselloidal),毛大丁草酮(piloselloidone),羟基异毛大丁草酮(hydroxyisopiloselloidone),环毛大丁草酮(cyclopi-loselloidone)和脱氧去氢环毛大丁草酣(desoxldehydrocyclopi-loselloidone)[1]。

性味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和血。主痢疾;乳蛾;痄肋;4胞胁痞气;疝气;瘰疬;便血;尿血;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鲜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酸藤木

    《中药大辞典》:酸藤木药材名称酸藤木拼音Suān Ténɡ Mù别名白背酸藤、通天霸、炮子藤(《陆川本草》),透地龙(《南宁市药物志》),鸡母酸,酸醋木、海底龙(《广西药植名录》)

  • 苦豆根

    《中药大辞典》:苦豆根药材名称苦豆根拼音Kǔ Dòu Gēn别名秦头(《中田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扫雪苗、紫云英、山胡麻、草木犀状紫云英(《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出处《中国沙

  • 长果山橙

    药材名称长果山橙拼音Chánɡ Guǒ Shān Ché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思茅山橙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clodinus henryi Craib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 薄荷露

    《中药大辞典》:薄荷露药材名称薄荷露拼音Bò He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鲜茎叶的蒸馏液。性味《中国医学大辞典》:"辛,凉,无毒。"功

  • 大青

    药材名称大青拼音Dà Qīnɡ别名大青叶、臭大青出处大青始载于《别录》,《新修本草》、《本草图经》等古代本草均有记载。在形态描述方面,仍推《纲目》与《植物名实图考》的记述较为详细。《纲目》云:"大青,

  • 蜈蚣萍

    《中药大辞典》:蜈蚣萍药材名称蜈蚣萍拼音Wú Gōnɡ Pínɡ别名麻藻(《群芳谱》),边箕萍(《纲目拾遗》),水百脚、槐瓢、水舌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大浮萍、包田麻(《贵州

  • 鳍蓟

    《全国中草药汇编》:鳍蓟药材名称鳍蓟别名山白蓟、白山蓟、白背火秆、火草疙瘩来源菊科鳍蓟Olgaea leucophylla Iljin,以地上部分及根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

  • 三消草

    《中药大辞典》:三消草药材名称三消草拼音Sān Xiāo Cǎo别名螃蟹花(《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白车轴草的全草。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匍匐,蔓性,无毛。叶具3

  • 天麻茎叶

    药材名称天麻茎叶拼音Tiān Má Jīnɡ Yè出处《本草拾遗》来源兰科植物天麻的茎叶。原形态详"天麻"条。性味《本草拾遗》:"寒。"功能

  • 鸦椿卫矛

    药材名称鸦椿卫矛拼音Yā Chūn Wèi Máo英文名Euscaphis Spindle-tree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鸦椿卫矛的根及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