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万年藓

万年藓

药材名称万年藓

拼音Wàn Nián Xiǎn

别名天朋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万年藓科植物万年藓的植物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imacium dendroides(Hedw.)Web.et Mohr[Leskea dendroides Hedw.]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植物体粗大呈树形,地下茎匍匐横生,具假根及膜质鳞状小叶。地上茎直立,多分枝,高达15-20cm,分枝密布绿色鳞毛。茎上部的叶及分枝基部的叶片呈宽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略下延。中肋单一,达于叶尖前终止,叶片上部细胞狭菱形,叶角部细胞圆形,无色半透明。分枝上部的叶片较小,狭长披针形,叶缘锯齿达于中部。雌雄异株。蒴柄细长,长2-4cm,红色;孢蒴直立,长柱形,多出;蒴盖高圆雌形;蒴帽兜形,包盖全孢蒴。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潮湿的针阔林下或沼泽地附近。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吉林、辽宁、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麦角甾醇(erg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环***甾烯醇(cyclolaudenol),31-去甲环***甾烯醇(31-norcyclolaudenol),以及金属元素铁、锰、锌、铜等。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舒筋活络。主风湿劳伤;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三棵针

    《中药大辞典》:小三棵针药材名称小三棵针拼音Xiǎo Sān Kē Zhēn别名小黄连、三爪黄连、小黄连刺(《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金花小檗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

  • 黑种草子

    《中国药典》:黑种草子药材名称黑种草子英文名SEMEN NIGELLAE来源本品系维吾尔族习用药材。为毛茛科植物瘤果黑种草Nigella glandulifera Freyn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成

  • 壮筋草

    《中药大辞典》:壮筋草药材名称壮筋草拼音Zhuànɡ Jīn Cǎo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杭子梢的根。夏、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备用。原形态落叶灌木,高达2.5米。幼枝密被白色短

  • 大一面镙

    药材名称大一面镙别名白毛草来源为苦苣苔科卷丝苣苔属植物大叶镙Didissandra sesquifolia Clarke,以全草入药。春夏采挖,鲜用或晒干。性味甘、咸,平。功能主治益气,补肾,固精。用

  • 槟榔

    《中国药典》:槟榔药材名称槟榔拼音Bīnɡ Lɑnɡ英文名SEMEN ARECAE别名榔玉、宾门、青仔、国马、槟楠、尖槟、鸡心槟榔来源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 的干燥成熟种

  • 猴樟果

    《中药大辞典》:猴樟果药材名称猴樟果拼音Hóu Zhānɡ Guǒ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猴樟的果实。秋季采收。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驱风,行气,温中,镇痛。治疝气疼痛,香樟果实三颗

  • 朱砂草

    《中药大辞典》:朱砂草药材名称朱砂草拼音Zhū Shā Cǎo别名反背红(《贵阳民间药草》),叶下红、红青菜(《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血盆草的全草。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

  • 盐麸子根

    药材名称盐麸子根拼音Yán Fū Zǐ Gēn别名文蛤根、五倍根、泡木根、耳八蜈蚣(《分类草药性》)。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树根。四时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

  • 红牛毛刺

    药材名称红牛毛刺别名腺毛莓、雀不站、红毛草来源蔷薇科红牛毛刺Rubus adenophorus Rolfe,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性味甘、涩,温。功能主治和血调气,止痛,

  • 胡桃树皮

    《中药大辞典》:胡桃树皮药材名称胡桃树皮拼音Hú Táo Shù Pí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树皮。化学成分含β-谷甾醇和白桦脂醇。又含没食子酚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