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简介凡例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见订正伤寒论注条。
简介凡例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
见订正伤寒论注条。
病名。出《证治准绳·杂病》。本病气轮自平,水轮尚明,惟风轮高耸而起(《审视瑶函》),与旋螺突起之翳色青白,累及瞳神不同。类似今之圆锥角膜。
病名。指位于丹田处的痈。《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丹田隐隐而痛者,三瞧疽也。上肉微起者,三膲痈也。”由湿热遇寒凝结而成。证为寒热往来,二便秘涩。治法见小肠痈条。
【介绍】:见石芾南条。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多由痰火邪毒上冲,或杨梅疮毒结于咽喉所致。症见上腭腐溃,甚或溃蚀与鼻相通。治宜清火解毒,祛腐生肌。可选用五宝散、五味消毒饮等加减;或可用银花,土茯苓、白藓皮、威灵仙、黄
儿科著作。3卷。明·汪机撰。刊于1531年。作者对于小儿痘疮,尤为推崇魏直《博爱心鉴》的理论与治法。本书罗列诸家治痘之论于前,而以魏氏理论辩之于后。书后并附痘图及痘方各2卷。现有《汪石山医书八种》本。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东医宝鉴》作外丘。即伏兔,见该条。
指先补虚后攻邪的治法。用于需攻下而体虚不堪攻的病证。如肝硬化腹水,需逐水而体虚,可先用补益法培补正气,后用逐水药泻水。
即睾丸。《灵枢·经脉》:“筋急则引舌与卵。”
病名。为急性发疹性传染病。又名天痘、天行痘,天疮、天花、天行发斑疮、疫疠疱疮、豌豆疮、登痘疮、百日疮、虏寄疮。由于发病有强烈的传染性,故名天行。因先见点,起胀,灌浆,如花发蕾;七日后收靥,脱痂,如花之
【介绍】:见江考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