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因脾胃损伤,饮食益减,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治宜补脾胃,养气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
病名。①即脾痛。详该条。②指消中、寒中、热中。《证治要诀·大小腑门》:“然脾消又自有三,曰消中,曰寒中,曰热中。”参见有关条。
证名。指口唇颤动而不能自制的症象。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七。《嵩崖尊生书》卷六:“唇瞤唇动不止也,属肝风。柴胡、防风、荆芥、山栀、薏苡、赤小豆、生甘草、当归。”《杂病源流犀烛·口齿舌病源流》:“有唇口瞤
药物学著作。12卷。附《本经续疏》6卷,《本经序疏要》8卷。清·邹澍撰。刊于1832年。本书以分析《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医方中药物配伍的理论来注疏《神农本草经》。其中《疏证》载药物173种,《续
见《天宝本草》。为八爪金龙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周扬俊条。
证名。指少腹胀满。出《素问·标本病传论》。详腹胀、小腹满条。
见《闽东本草》。为山矾根之别名,详该条。
①经外奇穴名。出《银海精微》。位于眼外眦横纹尽处。一说“在目上眉外尖”(《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主治头痛,头旋,目疾;以及面神经麻痹等。沿皮刺0.3~0.5寸。②经穴别名。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病证名。又名囟开不合。指小儿到一定的年龄,囟应合而不合,头缝开解,囟门较正常儿为大的病态。一般矢状缝及其他头骨缝大都在6个月时骨化。前囟的斜径,在初生时约2.5厘米,到12~18个月时闭合。后囟在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