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纯阳之体

纯阳之体

为小儿生理特点之一。纯阳,含有小儿生长发育旺盛的意义。《颅囟经》:“三岁以内,呼为纯阳。”《小儿药证直诀》提出“小儿纯阳,无烦益火”。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亦谓:“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凉”。认为小儿体禀纯阳,所患热病最多,在治疗上不宜使用温阳药物。而后《温病条辨·解儿难》则说:“古称小儿纯阳……非盛阳之谓,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罗整齐《溪论选》更明确指出:“小儿年幼,阴气未充,故曰纯阳。原非阳气之有余也,特稚阳耳。稚阳之阳,其阳几何?”因此,对纯阳之体有两种学说。其中“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凉”的论点,给后世的影响较大。

猜你喜欢

  • 狗鞭

    见《中药志》。为黄狗肾之别名,详该条。

  • 程德济

    【生卒】:十四世纪【介绍】:元代医生。济,一作齐。著《伤寒钤法》,受到王履、万全、徐春甫等人的抨击,指出其偏。

  • 人体部位名。指股部(大腿部)。髀骨即股骨,《灵枢·骨度》:“两髀之间,广六寸半。”

  • 跗骨

    骨名。又名趺骨、足趺骨、脚面骨。即跖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跗者足背也,……其骨乃足趾本节之骨也。”此骨左右各五,相当于手的掌骨。

  • 两阳合明

    指“阳明”的涵义及其阳气旺盛的特点。《素问·至真要大论》:“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两阳”指太阳、少阳,太阳与少阳相合,阳气明盛,故称为阳明。高士宗《素问直解》:“有少阳之阳,有太阳之阳,

  • 牙风

    病名。为一般牙痛的泛称。《奇效良方》卷六十二:“长春牢牙散,乌髭发,去牙风。……右为细末,早晚刷牙。”

  • 周身脱皮

    见《验方新编》卷五。即脱壳。详该条。

  • 大金不换

    见《广东中草药》。为大金牛草之别名,详该条。

  • 大鬼针草

    见《安徽中草药》。为狼把草之别名,详该条。

  • 足大趾

    同大趾。《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主脾所生病者……足大趾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