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恶心

恶心

证名。一作噁心。指胃气上逆,泛噁欲吐的症状。《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一:“恶心者,由心下有停水积饮所为也。……水饮之气不散,上乘于心,復遇冷气所加之,故令火气不宣,则心里澹澹然,欲吐,名为恶心也。”《罗氏会约医镜》卷八:“恶心者,胃口作逆,兀兀欲吐欲呕之状,或又不能呕吐,觉难刻过,此曰恶心,而实胃口之病也。其症之因,则有寒、有食、有痰、有宿水、有火邪、有秽气所触、有阴湿伤胃,或伤寒疟痢诸邪之在胃口者,皆能致之。能察其虚、实二者,则得其源矣。实邪恶心者,其来速,其去亦速,邪去则止。虚邪恶心者,必得胃气复者方愈。且此症之虚者,十居八九,即有挟食、挟痰之实邪,亦必由脾气不健,不能运化而然。治者,当知实中有虚,勿得妄行攻击,以伤胃气也。”脾胃不和者,宜和胃理气二陈汤橘皮半夏汤;胃有寒邪者,宜温中,用理中汤;胃中热者,宜清火,用二陈汤加芩、连,或左金丸等;感受暑热或火盛烦躁恶心者,竹叶石膏汤;胃有痰湿者,宜燥湿化痰,二陈汤、平胃散;胃有食滞者,宜消导,用保和丸;脾胃虚弱者,宜健脾和胃,用香砂六君汤;脾肾虚寒者,宜温补脾肾,用理阴煎温胃饮等。参见呕吐有关条。

猜你喜欢

  • 白屑风

    病名。以头皮脱白屑为主的一种疾病。《外科正宗》卷四:“白屑风多生于头、面、耳、项发中,初起微痒,久则渐生白屑,叠叠飞起,脱之又生。”由于肌热当风,风邪侵入毛孔,郁久血燥,肌肤失养所致。好发于头皮,可见

  • 温疟

    病名。①疟疾之一。《素问·疟论》:“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后世论温疟,复有以下几种说法:①因素有伏热,复感疟邪所致者。《金匮要略》:“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

  • 钱国宾

    【介绍】:明代医生。字君颖。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备急良方》等书。

  • 八阵

    处方的八类方阵,出《景岳全书》。张景岳把各类处方,列成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等八阵,属于前人成方的,称为古方八阵,属于景岳自制的称为新方八阵。

  • 心圣图说

    见心圣图说要言条。

  • 行痹

    病名。出《素问·痹论》。又名风痹、走注。详风痹条。

  • 微邪

    【介绍】:见五邪条。

  • 上膈

    《灵枢经》篇名。本篇首论气为上膈之证,故名。内容从气为上膈、虫为下膈两方面作为讨论的纲领,着重阐述膈证中属于虫痛的病因、症状和疗法。

  • 上马

    推拿穴位名。即二人上马。见该条。

  • 乌麻子

    出《备急千金要方》。为黑脂麻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