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徐疾补泻法

徐疾补泻法

针刺补泻法之一。是以进、出针的快慢区分补泻的一种方法。《灵枢·小针解》:“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即慢进针快出针者为补,快进针慢出针者为泻。其慢进快出,在于扶助正气由浅入深,由表达里,而起补虚的作用;快进慢出,在于祛除邪气由深出浅,由里达表,能起泻实的作用。

猜你喜欢

  • 外寒失血

    病证名。指寒邪郁于经络而致的吐血。《不居集》卷十三:“外寒失血者,为邪气不能发散,壅盛于经络,逼迫于血因而吐者,须当发散经中寒邪。”宜麻黄桂枝汤。

  • 酒痰

    痰证之一。①指酒湿积聚所致者。《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酒痰,因饮酒不消,或酒后多饮茶水,但得酒,次日即吐,饮食不美,呕吐酸水等症,宜瑞竹堂化痰丸。”②指素有痰疾,因饮食酒醪厚味而喘咯欬唾者,又名

  • 寿夭刚柔

    《灵枢经》篇名。本文以刚柔相对的两方面,来辨别寿夭的方法,故名。内容着重讨论了人体形气,有阴阳柔刚的区别,以及根据形、气、骨、肉、皮等组织是否相应来推定人寿命的长短。其次,还阐述了风和痹的病因、症状与

  • 耳膜

    鼓膜之俗称。在耳孔之底,系传导声音之重要器官。参见耳及皮膜条。

  • 耶律撒不椀

    【介绍】:见耶律敌鲁条。

  • 下元不固

    同肾气不固。详该条。

  • 李车儿

    【介绍】:见李信条。

  • 白睛浮壅

    眼科病证。见秦伯未《中医临床备要》。即状如鱼胞。详该条。

  • 内外踝伤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六。多因跌打或扭压所致。局部肿胀、疼痛,压之痛剧,活动受限,甚则足内翻或外翻畸形。治宜麻醉下手法复位,夹缚固定。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肿痛减轻后改服正骨紫金丹或接骨丸,后期服健步

  • 肘椎

    经外奇穴名。出《肘后备急方》。位于腰部,取穴时,患者俯卧,垂肘贴身,以两肘尖连线与后正中线交点旁开左右各1寸处。主治霍乱吐泻,心腹痛胀等。艾炷灸3~7壮。近代《腧穴学概论》谓中间一点亦是穴,共3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