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其形如风疹,发痒。
灸法名。即非化脓灸,见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五。生于软肋下近腰带脉、五枢、维道等穴部位的外痈。证治见外痈条。
病名。《儒门事亲》卷三:“热结于舌下,复生一小舌子,名曰子舌胀。”详重舌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官阶从八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参见许氏幼科七种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著《陈氏小儿方》1卷,已佚。
推拿手法名。出《灵枢·经筋》。用手进行抚摩。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六。多因生疥疮搔抓破皮,继发感染作脓,或湿热蕴毒所致。皮损形如豆粒,顶含稠脓,痛痒相兼。治宜内服秦艽丸,外搽蛇床子散。
病证名。又名目夕昏。谓至傍晚则目视昏朦。乃“阴血亏损,阳气消耗,以致水火不济矣,所以至日将暮而昏也”(清·王子固《眼科百问》)。属雀目范围,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