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头窍阴

头窍阴

经穴名。代号GB11。《针灸甲乙经》名窍阴;《圣济总录》名首窍阴;《针灸资生经》名头窍阴。别名枕骨。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少阳之会。位于耳后颞骨乳突后上方,天冲穴与完骨穴间平行耳后发际弧形连线的下1/3与中1/3交点处。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吻合支及耳后动、静脉分支。主治头项痛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等。沿皮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

猜你喜欢

  • 医效郎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医学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正八品。

  • 痘疹集图善本

    参见痘疹四合全书条。

  • 阴生于阳

    根据阴阳互相依存的道理,阴以阳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所谓“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王冰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在人体来说,阴所代

  • 心坎

    胸骨下端剑突周围部位。古称剑突为心坎骨(见《伤科补要》卷一)。

  • 毛召

    见《陆川本草》。为韶子之别名,详该条。

  • 骹(qiāo 敲)

    胁肋。《灵枢·本脏》:“广胸反骹者,肝高。”张志聪注:“骹者,胸胁交分之扁骨内膈,前连于胸之鸠尾,旁连于胁,后连于脊之十一椎。”

  • 宛鹑

    出《广志》。为鹌鹑之别名,详该条。

  • 风轮赤豆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轮上一颗如赤豆。详该条。

  • 肝中寒

    肝为寒邪所中,使肝气不舒,疏泄失司引起的病证。《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千金要方》:“肝中寒者,其人洗洗恶寒,翕

  • 实喘

    指气喘由于邪气盛实者。多因六淫外袭,痰火郁热,水饮凌肺,使肺气壅阻,肃降无权,气道不利而致。一般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呼吸气粗等。《景岳全书·杂证谟》:“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气长而有余,……胸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