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书。14卷(附《脉诀阐微》1卷)。清·陈士铎述(托名岐伯、张仲景所传)。成书约为1687年。内容包括内、外、儿、妇等各科疾病证治。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700余证。每证详列病状、病因、
脚的后部。《灵枢·经脉》:“足少阴之脉……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
病证名。《仁斋直指方》。指黑睛翳如碎米、真珠者。详翳条。
详脉从四时条。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见《伤科汇纂·绘上用手法十四图》。详颊车蹉条。
病证名,小儿腹部胀满。《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脏腑嫩弱,有风冷邪气客之,搏于脏气,则令腹胀。若脾虚,冷移于胃,食则不消。”明·陈治《幼幼近编》:“小儿腹胀,有虚有实。小便不利,闷乱喘急者,此邪气
病证名。又称伤胃吐血。《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伤胃者,是饮食大饱之后,胃内冷不能消化,则便烦闷强呕吐之,所食之物,与气共上冲踧,因伤损胃口,便吐血色鲜正赤是也。”详伤胃吐血条。
①纵,弛纵、纵缓之意。多属筋脉、关节病变,如筋纵、百节皆纵之类。《素问·生气通天论》:“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灵枢·经脉》:“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②指脉象。《伤寒
书名。3卷,续记1卷。清·尤怡撰于1729年。本书为读书证治心得杂记,每条标明分题,征引古代文献中有关内容,作扼要的辨析,或予以评述和考证。书中附述医案引条。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病名。即乳蛾发于一侧者。见《冯氏锦囊秘录》卷六。见乳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