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本事方》卷一方。天南星(姜汁浸)、半夏(姜汁浸)、附子(炮裂,去皮脐)、炮白附子、川乌(灰火炮裂,去皮脐)、僵蚕(去丝嘴,炒)、没药、人参、茯苓(去皮)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水、酒各半煎,去
扶助阳气以抑制阴寒邪气的治法,见《医门法律》卷一。该法为温补学派治疗立法的主要依据,认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故阳性畏其衰,阴性畏其盛”(《类经附翼·大宝论》),因此治
【介绍】:南北朝时期南齐医生。世代业医,精于诊断,其父徐文伯为南北朝时期名医。
经脉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太阳主三阳之表,处于最外围,故为开。
出《徐表南州记》。为补骨脂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刘继芳条。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后缘下方凹陷处。主治腓神经痛,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见内经类编条。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瞳子髎。见该条。
见王旭高医书六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