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水不止

猜你喜欢

  • 痰噎膈

    见《医方考》卷二。即痰膈。详该条。

  • 手上廉

    见上廉条。

  • 黄婆

    气功家隐语。出《入药镜》。指脾土。因黄为脾土之色,脾藏意,故又指意念。

  • 十二节

    出《灵枢·邪客》。四肢各有三大关节,即肩、肘、腕、髋、膝、踝,两侧共十二个关节。《类经》:“四肢各三节,是为十二节。”

  • 东医四象新篇

    朝医方书。元持常编于1928年。分内、外两篇。内篇载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辨症、四象经验、四象脏腑全身疗在图。四象人用药266种;外篇载四象方剂219个,附验方66个。现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卫生局、

  • 枕瓜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冬瓜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温壮候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小儿温壮者,由腑脏不调,内有伏热,或挟宿寒,皆搏于胃气。足阳明为胃之经,主身之肌肉,其胃不和调,则气行壅涩,故蕴积体热,名为温壮候。”参见乳子病热条。

  • 囟填

    病证名。指囟门突出,隆起如堆的证候。多见于发热和惊厥的患儿,亦有由寒凝气滞而致者。《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小儿囟填,由乳食不时,饥饱不节,或热或寒,乘于脾胃,致脏腑不调,其气上冲所为也。”因热上冲者

  • 得气

    ①指进行针刺时,患者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疼痛或触电样反应以及医生持针之下的沉紧等感觉。《灵枢·终始》:“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医学入门》指出:“如针下沉重胀满者,为气已至,若患人觉痛则

  • 胎前手足麻木

    病证名。明·赵献可《邯郸遗稿》:“胎前手足麻木,此属血少,宜养血安胎,以八珍汤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