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金镜赋集解
参见痧痘集解条。
参见痧痘集解条。
足的别称。见《灵枢·经脉》。
古刺法名。《灵枢·刺节真邪》:“刺有五节,……一曰振埃,二曰发蒙,三曰去爪,四曰彻衣,五曰解惑。”指五种大要的刺法。《黄帝内经太素》名五节刺。详各条。
见《千金翼方》。即蒺藜苗,详该条。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子嗽。详该条。
即卫气不固。指卫外的阳气虚,不能固表,皮肤腠理疏松,易受外邪侵入而得病。发病时多有怕风、自汗等症,治宜补气固表,或结合敛阴。
病名。见《病因脉治·霍乱》。即热霍乱。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目衄,详该条。
峻猛而量大的药剂。《灵枢·终始》:“(少气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
病名。《喉舌备要》:“此症小儿百日内以及二、三岁皆有发者。发时满口白膜、黄膜,涎盛面黄,牙内有白点。”多由胎毒未清,痰热上冲所致。治宜清余毒、泻痰热。可选用导赤散、泻心汤、黄连温胆汤等加减。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