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即腠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猜你喜欢

  • 温补脾肾

    脾肾阳虚证的治法。由于脾肾阳气在生理上的相互滋生和病理上的互相影响,宋·张子刚《鸡峰普济方》有“补肾不如补脾”之论;严用和《济生方》立“补脾不如补肾”之说。两说在临床上自有所侧重,但若己脾肾两虚,一般

  • 蕲艾

    出《蕲艾传》。为艾叶之处方名,详该条。

  • 白砂苔

    即“水晶苔”,详见该条。

  • 天芝麻

    出《李氏草秘》。为水苏之别名,详该条。

  • 妊娠疫喉

    病名。系妊妇感受时邪而发疫喉者。症见咽喉肿胀疼痛,闭塞不通,身体大热或兼斑疹。治以辛凉透表,泄热解毒,滋液养阴。临症时宜详审虚实,灵活用药,尤宜注意疫喉初起三禁,以减少流产或其它并发病的发生。参见疫喉

  • 阳杀阴藏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杀,肃杀、收束;藏,封蛰、潜藏。阳气肃杀收束,阴气封蛰潜藏。即秋收冬藏的同义词。

  • 崩砂

    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 鼻臭

    鼻出臭气,流出脓样黄浊涕,多属风火热毒郁蒸鼻窍的鼻渊症(相当于副鼻窦炎)。恶臭难闻,鼻涕带血丝,颈部有肿块者,可能为晚期鼻咽癌。

  • 蛇丝惊

    见《幼幼集成》。即弄舌。详该条。

  • 足下廉

    经穴别名。出《圣济总录》。即下巨虚,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