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元代医僧。德兴(今江西德兴)人。精通医术,武宗(1308~1311)时为太医。
妇女怀胎一月之称。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妊娠一月名始胚。”
即导法。详该条。
病名。出《保婴撮要》卷十三。即腹皮痈。见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由毒邪入心经所致。初起皮肤上出现如火灼之疮,大小不一,色赤,日久眉睫脱落,甚则肢节断裂。相当于晚期瘤型麻风。
【介绍】:明代医家。字充美。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先考科举,后改学医,编集有《医学元要》、《加减十三方》、《试奇方》等书。其子莹,亦以医名。
《是亦良方》方。制厚朴一两二钱,陈皮一两,木香五钱,大黄八钱。为细末,荷叶水为丸,每服三钱。治痢疾初起,腹中实痛,手不能按。
①病因六淫之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燥胜则干。”燥与湿对。燥病易伤津液。临床表现多为目赤、口鼻唇舌干燥、干咳、胁痛等。其偏热者为温燥,偏寒者为凉燥。②阴津亏损时出现的内燥证候。参见内燥条。
经别六合之一。出《灵枢·经别》。指手太阳与手少阴经别相合而言。参见六合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旋覆花之处方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