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见《圣济总录》卷八十四。又名瘴毒脚气。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琥珀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槐角,详该条。
指皮肤有发热感觉。多由阴虚或阳盛所致。《中藏经·寒热论》:“皮热而燥者,阴不足,……皮热而热者,阳盛也。”若仅局部热痛,须防疮痈。《灵枢·上膈》:“其痈在外者,则痈外而痛浮,痈上皮热。”
病名。《医门补要》卷中:“肛门四周红肿作痛……一处出脓者为肛痈。”证治同脏毒。见该条。
【介绍】:见余奉仙条。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多因脾胃素虚,孕后感寒,或内伤饮食,以致胃气壅滞,浊邪内阻,升降失调。症见心腹胀满,脘闷不思食。感寒者,兼见食后胀甚、喜按、喜热。治宜温中散寒,方用香砂六君子汤;伤食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孩儿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八十一难经图解条。
喻枯裂之象。《素问·气交变大论》:“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著,柔萎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