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原因、病因。《素问·至真要大论》:“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暑,汗,烦则喘渴,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人疴的俗称。详该条。
核的异体字。参见核骨条。
病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能近怯远证。详该条。
【介绍】:唐代外科医家。曾任西州(今新疆境内)节度要籍的官职。撰《疗痈疽要诀》1卷,已佚。
怫,通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怫之兆也。”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人迎,见该条。
病名。指劳役血虚发热,类似中暑者。《六气感证要义·暑》:“有伤于劳役,以致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大而虚,按之无力,此血虚发热,所谓类中暑也。东垣以当归补血汤治之。”参见中暑条。
天井、肩井两穴的合称。详见两间条。
见肘后备急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