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正气的耗损脱失。常由于过汗、过下、失精、亡血等原因,以致气失依附涵载而外脱。《灵枢·决气》:“气脱者,目不明。”临床见证除了目失所养而视物模糊不清外,尚可有气息低微、面色苍白、脉微弱,甚则冷汗淋漓,
【介绍】:见韩懋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商阳,见该条。
【介绍】:见徐彦纯条。
宋代太医局培养医生设立之科目。即大方脉、小方脉、风科、眼科、疮肿兼折疡、产科、口齿兼咽喉科、针兼灸科、金镞兼书禁科。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生卒】:十世纪【介绍】:五代后蜀医家。撰有《保童方》。已佚
脾气虚弱,运化失常而致血不循经的证候。《血证论》:“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主要表现为诸失血证,如皮下出血、便血、溺血,同时伴有面色淡白少华,神疲,气少,脉虚弱,指纹淡,舌
见《中草药通讯》(12):6,1976。即法罗海之别名,详该条。
出《经效产宝·续编》。即产后孤阳绝阴。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