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眩晕证治》。又称中暑眩晕。详该条。
见《昆明郊区药用植物的初步调查报告》。为石椒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痢疾之因骤受暑湿热毒所致者。见《医学传灯》卷下。《医门法律》卷五:“又有骤受暑湿之毒,水谷倾囊而出,一昼夜七八十行,大渴引水自救,百杯不止,此则肠胃为热毒所攻。”若里急后重者,宜大黄黄连甘草大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上林,穴在三里下一夫。”所指即上巨虚。见该条。
见幼幼近编条。
病证名。出《幼幼集成·惊风辟妄》。指小儿急慢惊风。详搐条。
痿证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又名皮毛痿。详该条。
出《传信适用方》。为鼠李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著《履岩本草》一书。此书为我国最早有彩图的本草专书。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偏身青筋痧,痧发,面色如靛,满身青筋胀起,粗如筋,痛自小腹起,攻上胸胁,困倦不堪。切不可误认作虚,急刺曲池、委中出黑血,宜涤痧丸以火酒下。”参见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