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漏下经血夹有青色液体。参见经漏条。
【介绍】:见沈允振条。
指脾胃两经俱虚。《千金要方》:“右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太阴与阳明经俱虚也。病苦胃中如空状,少气不足以息,四肢逆寒,泄注不已,名曰脾胃俱虚也。”
见《金匮要略》。即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见该条。
消痰法之一。治疗痰多气逆的方法。用于痰饮伏于肺脏。表现喘嗽痰多,胸痞食少,舌苔粘腻,脉滑。用三子养亲汤之类。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即脑疽之易破者。见脑疽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莕菜之别名,详该条。
朱砂的别名。《抱朴子内篇·金丹》:“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详朱砂条。
喘证之一。《症因脉治·喘症论》:“暑湿喘逆之因,《内经》云,因于暑,汗烦则喘喝,此暑气也。因于湿,首如裹,面胕肿,呼吸气喘,此湿气也。暑湿袭于皮毛,干于肺胃。”症见喘息气粗,烦闷口渴,多言身重,汗出身
见《灵枢·肠胃》。消化道的一部分。有小肠、大肠之分。参见各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