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夹食伤寒

夹食伤寒

病名。一名伤寒夹食。《全生集·审证问因察形正名》:“若头疼身热,恶寒拘急恶心中脘痞满,或吐或呕,或痛或泻,则知挟食伤寒也。”《通俗伤寒论·夹食伤寒》:“夹食伤寒,一名伤寒夹食。”“伤寒夹食,十常八九,或先伤食而后感寒,或先受寒而后伤食,或病势少间,强与饮食,重复发热变证百出,……头痛身热,恶寒无汗胸痞恶心,嗳腐吞酸,甚或呕吐泄泻,或脘闷腹痛。”治宜先解表,后消食,或解表消积并用,如枳实栀子豉汤香苏葱豉汤藿香正气丸大承气汤等方。

猜你喜欢

  • 日午发搐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因日午潮热引起抽搐,由心火亢旺所致者。临床特点为每逢巳、午、未时发搐,心神惊悸,目上视,白睛赤色,牙关紧,口内流涎,手足动摇。当补肝治心,治心用导赤散,凉惊丸;补肝,用地黄

  • 胃汁

    即胃津。详该条。

  • 夹板

    正骨器械。出《肘后备急方》。同夹裹,详见该条。

  • 食牛肉中毒

    病名。因食中毒和疫死的牛肉而出现中毒症状者。其症“令人心闷,身体痹,甚者乃吐逆下利,腹痛不可堪,因而致死者非一也。”(《诸病源候论·食牛肉中毒候》)。参见食六畜肉中毒条。

  • 伤寒论读

    书名。清·沈尧封撰于1765年。作者认为《伤寒论》中所论伤寒,亦即《难经》所述伤寒的概念。据此分析六经病证,并辨太阳证传经、病解和误治,对于临症识病,分辨相似而相混的证候有一定的启发。末附脉法及《伤寒

  • 安眠穴

    经外奇穴名。位于翳风与风池两穴连线之中点。在胸锁乳突肌肌腱中部,深部有头夹肌及枕动、静脉;布有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分支。主治失眠,眩晕,头痛,心悸,精神病等。直刺1~1.5寸。

  • 女科旨要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 交阳

    证名。指郁热外达而致出汗。《伤寒直格》卷下:“世所谓交阳者,非阴寒交热以为阳热也,乃怫热蓄之于里而郁热乃发,则交传出之于表之阳分,是谓交阳,而后作汗也。”可用凉膈散调之,甚者宜黄连解毒汤。

  • 泻下

    即下法。详该条。

  • 五积

    病名。五脏积症之总称。《难经·五十六难》载五脏之积:肝之积名曰肥气,心之积名曰伏梁,脾之积名曰痞气,肺之积名曰息贲,肾之积名曰贲豚。后世称为五积(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详各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