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20卷,目录1卷。宋嘉祐年间掌禹锡等撰,又名《嘉祐补注本草》。本书以《开宝本草》为基础,参考诸家学说,由掌禹锡、林亿、苏颂等加以补充修订,共收集药物1082条,原书已佚。其中部分内容,赖《证类本
病名。出《外科医镜》。即臂痈。见该条。
即沙参麦冬汤,见该条。
①病因。同温邪或热邪。亦有以邪轻为温,邪重为热;渐感为温,速发为热;冬春为温,夏暑为热。实际上差别不大。②病名,即温病。如《温热经纬》以此作为外感热病的总称。③温病分类名称。病因由于热而不挟湿的,称为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脑疽之未老先白头者。见脑疽条。
病证名。见《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指眼生翳膜积厚如螺者,参见翳膜诸条。
五臭之一,焦为火臭,入通于心,故为心之臭。《素问·金匮真言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类火,……其臭焦。”临床上病人厌恶焦臭或自觉口有焦苦气味,常是火热内结,津液受损的病征,如《难经》谓:“故知
阴分有病,不能维系阳气的正常固守功能,出现阴虚阳浮或阴盛格阳等病变。
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即珍珠散第一方,见珍珠散条。
同心气盛。详该条。或以阳热程度较重者称心阳盛,可见烦躁发狂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