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乌荆丸

乌荆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方。炮川乌(去皮脐)一两,荆芥穗二两。为细末,醋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或热水送下,有痰空腹服,日三至四次;无痰早晨服。治诸风缓纵,手足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眉目瞤动,头昏脑闷,筋脉拘挛,不得屈伸,遍身麻痹百节疼痛,皮肤搔痒,抓成疮疡;妇人血风,浑身痛痒,头疼眼晕,及肠风脏毒,下.血不止。

猜你喜欢

  • 岩盐

    即戎盐。见该条。

  • 鱼鳅串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马兰之别名,详该条。

  • 胎麻

    出明·汪机《痘治理辨》。即奶麻。详该条。

  • 转豆脉

    十怪脉之一。又称转丸脉。脉来去捉摸不定,如豆之旋转状。

  • 痛风身肿

    病证名。见《证治汇补·水肿章》。即风肿。详该条。

  • 毛芋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即芋头,详该条。

  • 下横骨

    骨名。又名横骨、盖骨。即耻骨上支。

  • 开花疔

    病名。见《增订治疔汇要》卷上。多由七情郁怒忧思,气血瘀滞,或食秽恶之品所致。症见疔生舌旁,形若开花,舌多紫色。《咽喉经验秘传》:“此症百无一、二,犯者极凶,因怒气伤心肾,不开花者易治,开花而黑色者,心

  • 颊赤

    证名。小儿两颊发红。元·杜思敬《济生拔粹·田氏保婴录》论本证“由心脏邪热上攻也,宜服导赤散。”

  • 颊脂垫

    即螳螂子。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