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赤松

赤松

读音:chì sōng

【源】 赤松,炎帝时诸侯,见《国名纪》(17),或以为氏。一说,神农氏之师赤诵(一说为颛顼之师),即赤松子,因氏(7,17,60)。又说,皇初平之兄初起得道,易姓为赤松,见《神仙传》(60)。【望】 河南(17,418)。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中文大字典》 引 《列仙传》云: “赤松氏,神农时雨师也,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或以为此即赤松氏之始。② 《姓氏考略》 据 《路史》注云: “赤松子即赤诵,因以为氏。” 赤松子,《风俗通》称其为 “帝喾师”; “赤诵” 或称其为 “颛顼时”人,即 “赤民”,与《路史》所载有别,姑录之以备考。③又,《神仙传》载:“汉代皇初平之兄初起得道,易姓为‘赤松’。”见《姓氏考略》。(按: 《中国姓氏大全》引作“汉代皇初平(亦作黄初平)得道时,易姓为赤松。”与《姓氏考略》所引不同,似误。)

猜你喜欢

  • 㑺蒙

    读音:Xīméng《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历史上羌族姓氏。” 《姓氏词典》作“㒞蒙”、“攜蒙”,皆音xiéméng。姑兼收以备考。

  • 读音:Zàn【音】 又音钻(Zuàn)(60)。【源】 ①汉丞相萧何封酇侯,其后以地为氏(17,62)。汉置酇县,故城在今湖北随县东南光化镇北。②唐时南诏国有此姓(62)。【变】 一作〔鄼〕(17,3

  • 读音:Jī【源】 ①商时饥国,亦称耆国(7)。即商周时古黎国(17,80)。故城在今山西长治西南黎侯岭下。周文王伐饥,见《史记·殷本纪》(7)。子孙遂以国为氏(21)。至春秋时周封康叔于卫,分以商民七

  • 读音:Hū【源】 见《康熙字典》(60,80)。或以河名为氏,滹沱河源出山西繁峙泰戏山(62)。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 《康熙字典》亦收。《山海经》载: “大戏之山,滹沱之水出焉。”

  • 護都

    读音:Hùdū【综】 元时有进士护都沓儿(17,5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中国姓氏集》 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姓觿》 亦收,其注云: “ 《元史》 有进士护都沓

  • 阪上

    读音:bǎn shàng【源】 上党屯留(故城在今山西屯留南)人,其先居阪上,因以为氏(6,7,12,60)。【人】 阪上嚣,晋惠帝时殿中将军(7,21)。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

  • 口引

    读音:kǒu yǐn【源】 ①黄帝之后有口引氏,见《路史》(60)。②代北姓(27)。一说,口引氏系北魏时若口引氏所改(70)。【变】 ①亦作若引(27)。②后改为口氏(60,62)。一说亦有改为寇氏

  • 阿大里吉歹

    读音:Ādàlǐjídǎ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阿大里吉歹氏(13)。【变】 亦作〔阿塔力吉歹〕、〔阿达里吉歹〕(13)。而清《续通志·氏族略》作〔阿达里吉达〕(24)。元代蒙古族姓,

  • 读音:Fēng封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出自姜姓。据说炎帝后人名钜,曾为黄帝师。夏朝时,钜的后代被封于封父(今河南封丘西),建封父国,后封父国灭亡,其国人分为两姓,一为封父姓,一

  • 李梁

    读音:Līliànɡ【综】 当系李、梁两姓合成。台湾高雄有此姓(64,6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