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
读音:Duō
【源】 同“吐”,当系汉晋时北方蠕蠕族姓(242)。【人】 咄归,汉时人,见《二十五史人名索引》(444)。
《姓氏考略》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称: “汉有咄归。隋有咄吉世。唐有咄火仙。”未详其源。
【源】 同“吐”,当系汉晋时北方蠕蠕族姓(242)。【人】 咄归,汉时人,见《二十五史人名索引》(444)。
《姓氏考略》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称: “汉有咄归。隋有咄吉世。唐有咄火仙。”未详其源。
读音:Mójiā《姓氏词典》 据 《唐书》 收载,其注称: “唐有摩伽陀王。” 未详其他。
读音:luò léi代北人姓有骆雷氏。(见《复姓录》)
读音:Béng【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大陆北方有 此姓(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按: 《姓氏词典》音bēng,不从。)
读音:Jiānwú【源】 北狄之贺兰、坚吾二氏皆李陵之后(19,21)。春秋前,北狄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邢等国之间,与以上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分为赤狄、白狄、长狄三部。
读音:Xiùshān现行罕见复姓。今天津之武清有分布。此姓系武清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读音:Tángjí【综】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和格之妻为唐吉氏(260)。又,清镶黄旗满洲护军瑚颜之妻为唐基氏(260),〔唐基〕似即唐吉之异译。
读音:Kèyīn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援引 《黑龙江志稿》 收载,或作“克音”、“何因”。后改姓“秦”、“何”、“贺”。秦,乃 “克音” 促读谐以汉姓“秦”而得; “何”
读音:Wēngǔsūn【源】 金时女真人姓(71)。【变】 ①清《续通志·氏族略》作〔温都逊〕(24)。②疑即乌古孙氏(71)。【望】 广平(71)。
读音:Jiāmùhùjuéluó【综】清太祖庶妃为嘉穆瑚觉罗氏(72)。
读音:shè突厥以别部典兵者,曰设大臣。(见《唐书·突厥传》)以官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