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年谱
一卷。清丁晏(1794-1875)撰。丁晏字俭卿,一字柘堂,江苏山阳(今淮安)人。道光举人。早岁治经,主汉学,长于训诂。平生校订书籍甚多,有《颐志斋丛书》。此谱系据丁氏多年搜集的有关郑玄的资料编成,所叙郑玄注述及其弟子,较他谱为详。此书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丁氏刊《颐志斋四谱》本。
一卷。清丁晏(1794-1875)撰。丁晏字俭卿,一字柘堂,江苏山阳(今淮安)人。道光举人。早岁治经,主汉学,长于训诂。平生校订书籍甚多,有《颐志斋丛书》。此谱系据丁氏多年搜集的有关郑玄的资料编成,所叙郑玄注述及其弟子,较他谱为详。此书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丁氏刊《颐志斋四谱》本。
八卷。明刘崧(1321-1381)撰。刘崧初名楚,字子高,江西泰和人,元末举于乡。洪武三年(1370)以人材荐,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今北京)按察司副使,后为胡惟庸所恶,坐事谪输作,不久放归。洪武
二卷。清张英(1637-1708)撰。张英字敦复,号乐圃,谥文端。安徽桐城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历官翰林院学士,礼部、兵部侍郎,礼部、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深得康熙器重,始设
不分卷。清乔莱(1642-1694)撰。乔莱,字子静,号石林,江苏宝应(今江苏扬州)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授内阁中书,翰林院编修,举应“博学鸿词”一等。好学深思,博览群书,对史学功力尤深。参与
四卷。清龚耕庐撰。龚耕庐,河北容城人。生卒及事迹不详。书中所辑容城耆旧诗,盖自容城五子诗始。所谓五子者,盖在清嘉道之间,即芷裳潘公、南村郭公、先伯祖木民公、蔡公、黄楼王公。但至搜获时,率残阙不全。则又
四卷。清周之翰撰。周之翰字翙廷,湖北广济人,诸生。本书是周之翰为授徒而作,不依经文,专门解说地理,所说凡冀州二十六条,兖州九条,青州十一条,徐州十四条,扬州八条、荆州十四条,豫州十五条,梁州二十条,雍
一卷。元范德机(1272-1330)撰。范德机,字亨父,一字范椁,清江(今湖北恩施)人。以荐举为翰林院编修官,后任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范德机人称文白先生,与虞集等齐名。其诗多为描写个人日常生活及应酬之
十二种,三十五卷。清叶德辉(详见《郋园先生全书》)编。叶德辉所刻丛书均名“观古堂”,但内容各异。此丛书中所收重要著作有:宋赵汝愚《赵忠定奏议》四卷、《宋忠定赵周王别录》八卷,两书均由叶德辉编辑。赵汝愚
五百六十一种。清张潮(1650——?)编。张潮字山来,号心斋,安徽歙县人。曾任翰林苑孔目,能词,爱好文学,以刊刻丛书为世所称。辑有《虞初新志》,著有《心斋聊复集》等,此书初为张潮编,后有杨复吉等续辑,
一卷。明沈明臣(1518-?)撰。其里贯见《丰对楼诗选》条。沈明臣著有《通州志》等。其屡试不第,与山阴(今浙江绍兴)徐渭同入胡宗宪幕。胡宗宪因事下狱而卒宾客星散。独明臣持所作诔词遍为讼冤。其行亦为世所
一卷。附《春秋徐氏音》一卷。晋徐邈(344-397)撰,清马国翰辑。徐邈字仙民,东晋著名经学家。原籍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西北),西晋末其祖父携家南渡,家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勤行励学,博涉经史,太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