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释例

说文释例

① 二卷。清江沅(1767-1838)撰。江沅字子兰,一字铁君,元和(今江苏吴县)人。江声之孙,能绍其家学。师事段玉裁,段氏很器重他,撰《说文解字注》多与之商榷。著作除是书外,尚有《说文解字音韵表》。是书上卷释字例,凡《说文》本义、引申义之例,皆详加疏通,而于假借之例辨证尤精。下卷释音例,本师说,取段氏谐声表,依谐声偏旁分别部居,求双声之理,明通转之迹。是书成于嘉庆辛未(1811年),稿本旧藏于阮元家,咸丰间李宾嵎从副本传写刊行。② 二十卷。清王筠撰。参见《说文句读》。这是一部专释《说文》体例的著作,在清代众多《说文》著作中别树一帜,足为后学之指导。《说文句读自序》云:“余平生孤行一意,不喜夺人之席,剿人之说,此《说文释例》之所为作也。自永元以至今日,凡千七百余年,颜黄门一家数世,皆精此业,而未有传书;二徐书虽传,多涉草略,加以李焘乱其次第,致分别部居之脉络不可推寻,故博极群书之顾亭林,只见《五音韵谱》,以其杂乱无章也,时时訾警之。苟非段茂堂氏力辟榛芜,与许君一心相印,天下亦安知所谓《说文》哉!惟既创为通例(指《说文注》对《说文》体例的阐发),而体裁所拘,未能详备,余故辑为专书,与之分道扬镳,冀少明许君之奥旨,补茂堂所未备,其亦可矣。”《说文释例自序》云:“筠少喜篆籀,不辨正俗。年近三十,读《说文》而乐之,每见一本必读一过,即俗刻《五音韵谱》亦必读也。羊枣脍炙积二十年,然后于古人制作之意,许书著作之体,千余年传写变乱之故,鼎臣以私意窜改之谬,犁然辨晰,具于胸中。爰始条分缕析,为之疏通”其意,体例所拘,无由沿袭前人,为吾一家之言而已”。其书前十四卷说明“六书”及《说文》的条例、体制。各卷后附有“补正”,往往用金石古文补正《说文》的形体和说解。卷一首为“六书总说”;次为“指事,分正例一,变例八。卷二为“象形”,分正例一而其类五,变例十。卷三首为“形声”,次为“亦声”,次为“省声”;次为“一全一省”,次为“两借”,次为“以双声字为声”,次为“一字数音”。卷四首为“形声之失”;次为“会意”,分正例三,变例十二;次为“转注”。卷五首为“假借”,次为“文饰”,次为“籀文好重叠”,次为“或体”,次为“俗体”。卷六为“同部重文”。卷七为“异部重文”。卷八首为“分别文、累增字”,次为“叠文同异”,次为“体同音义异”,次为“互从”。卷九首为“展转相从”,次为“毋从子”,次为“《说文》与经典互易字”,次为“列文次第”,次为“列文变例”。卷十首为“说解正例”,次为“说解变例”。卷十一首为“非字者不出于说解”,次为“同意”,次为“阙”,次为“读若直指”,次为“读若本义”,次为“读同”,次为“读若引经”。卷十二首为“读若引谚”,次为“读若同字”,次为“双声叠韵”,次为“迻文”,次为“衍文”。卷十三首为“误字”,次为“补篆”。卷十四首为“删篆”,次为“篆”,次为“改篆”,次为“观文”,次为“纠徐”,次为“抄存”。卷十五至卷二十为“存疑”,列出对《说文》的各种疑问。以上可见,《说文释例》内容相当丰富,结构颇为谨严。其中在六书条例和《说文》说解体例方面,创获良多;其中“同部重文”、“异部重文”、“分别文、累增字”等条分别精细,确不可易,十分重要。是书成于道光十七年(1837),有山东自刻本,光绪九年(1883)成都御风楼重刻本,上海世界书局石印本,1983年武汉市古籍书店又据以影印。

猜你喜欢

  • 清石经

    (石刻本)清石经,一百八十九碑,乾隆五十六年刻石。蒋衡书写,楷体。蒋衡字湘帆,又名振生,江苏金坛人。先书写《左传》、《礼记》,历一年。至乾隆三年,十三经陆续书写完毕。扬州马曰琯为装璜成三百册,五十函。

  • 京房易章句

    一卷。汉京房(见《易飞候》条)撰。辑佚书,清黄奭辑。其所辑《易》凡九家,京氏《易》学为其一。据《隋书·经籍志》等著录《京房周易章句》凡十卷,亡佚。部分存于唐僧一行及李鼎祚之书中,内容不外以阴阳历算、卦

  • 枢垣题名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也未写明编撰年月。但从内容来看,本书似撰写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后。全书的断限是:自光绪二年至二十一年十月,备列了这一时期所有军机大臣及军机章京的题名。卷首录有光绪十年三月礼

  • 随村遗集

    六卷。清施瑮(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施瑮字质存,号随村。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岁贡生。施闰章之孙。其集由杭世骏编辑。其诗酷似其祖,而风格则稍逊,边幅亦狭窄。有人评价认为根柢之深厚亦不及其祖。有清刊

  • 毛诗述正

    二十八卷。清张其焕撰。其焕字柏龄,湖南长沙人。生平及事迹均无考。是编体例严谨有序。征引浩博有据。诗文之下,首列辑诂一门以训诂名物。次列汇说,广泛采录旧说以疏解诗意。再列微辞,从字面文义入手推求古人之微

  • 从古正文

    五卷。明黄谏(生卒年不详)撰。黄谏字廷臣,高邮(今属江苏)人,迁徙兰州。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后谪广州府通判。工隶篆行楷,善画。其著作还有《书经集解》等。此书旨在考正字画之讹,以《洪武正韵》隶字,每字大

  • 订伪杂录

    十卷。清胡鸣玉(生卒年不详)撰。胡鸣玉字廷佩,号吟鸥,青浦(今上海市青浦县)人。岁贡生,乾隆荐举博学鸿词。《订伪杂录》一书皆为考订音韵文字之文,大都采集诸家之说,参以己意。如“神女赋”一条,考订玉字王

  • 宋仁圃行述

    清宋鉴、宋铨合撰。二宋清中叶人。宋鉴曾任山东同知,宋铨为嘉庆举人,官任户部员外郎。此书所记为其父宋如林事迹。如林字华春,号仁圃,汉军镶红旗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举人,历任山西平鲁、襄垣、浙江嘉

  • 范氏三种

    三十四卷。清范家相(详见《诗沈》)撰辑。三种为《诗沈》二十卷(收入《四库全书》)、《三家诗拾遗》十卷、《夏小正辑注》四卷。《诗沈》内容可参阅本书该条。《三家诗拾遗》盖辑录散见经传注疏等著作中齐鲁韩三家

  • 刘氏菊谱

    一卷。宋刘蒙撰。刘蒙,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刘氏菊谱》大体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谱叙,首论古代正人达士多吟咏菊之高洁;次叙菊花之功用;后叙作此谱之缘由。作者自称崇宁甲申(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