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观城县志

观城县志

①五卷,首一卷。清沈玑修,张洞宸等纂。沈玑,江苏武进人,贡监。康熙八年(1669)任观城县知县。张洞宸,邑人,孝廉。观城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邑令乔昆。及沈玑任县令时,邑志已数十年未修。正值各郡县均奉命纂修志乘,沈玑乃召集邑绅,设局开纂。延张宸洞主其事。历数月而成是志。《观城县志》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共五卷首一卷。卷首为疆域图、县治图、学校图。卷一,方舆志。卷二,版籍志。卷三,官师志。卷四,人物志。卷五,艺文志。下分子目二十九。兹篇所载,除录自旧志外,取自邑人张明经淑宸笔记者亦甚多。其体例则纯仿朱子纲目。有大书以纪其概,有分注以尽其详。每志皆冠以小序,末则附有论评。综观全书,尚非泛泛钞录者可比。虽貌为简略,然皆出自心裁,内容叙述尚多可取。②十卷,首一卷。清孙观纂修。孙观,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举人。道光十七年(1837)任观城县知县。按观城县志自康熙十一年(1672)县令沈玑奉檄重修后,乾隆三十一年(1766)邑令秀水盛秦川欲再修志乘,旋因去任未果。盛后纂东昌、济宁诸郡志,每见有涉及观城者,随手录之,分门别类,编为四卷,名曰观录。其所记之详,远较观城之旧志为优。孙观任县令后,以《观录》书成已七十余年而未有再纂志乘者,遂广搜博采,撰成是书。《观城县志》道光十八年(1838)传钞本,兹篇体裁仿《江南通志》之例,仅分类列目,稍加变通。凡旧志所载,不加变化,谓以存其真。然,其正旧志之误处少,有新意之独立见解亦甚微。难称佳作。此志尚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孙武兵法

    见《孙子》。

  • 太谷程帖

    见《集雅园帖》。

  • 定盦集

    十七卷。清龚自珍(1792-1841)撰。龚自珍字尔玉,一字璱人,更名巩祚,又更名易简,字伯定,号定盦,晚号羽琌山民。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祖父龚提与父龚丽正均为学者兼官宦,母段驯,系段玉裁之女。因之

  • 恕谷后集

    十卷。《续刻》三卷。清李塨(1659-1733)撰。清初思想家,直隶蠡县(今河北省蠡县)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举人,官至通州学正。李塨博学工文辞,师博野、颜元,又从毛奇龄论乐律。本集是其所作的古

  • 唐六典

    三十卷,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开元十年(722),中书舍人陆坚奉诏撰修《六典》,唐玄宗手写白麻纸六条,为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令以类相从,由丽正修书院总其事。开元十三年,丽正院改名集

  •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

    见《素问直解》。

  • 月河精舍丛钞

    五种,四十七卷。清丁宝书编。丁宝书字葆书,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丛书选书比较认真,所收五种都是颇有价值的著作。许正绶《安定言行录》二卷由于战乱,已散乱零落,丁宝书反复辑校,才最后编定。《风

  • 张叔未藏金石文字

    二卷。清张廷济撰。张廷济(1768-1848),字叔未,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嘉庆三年(1798)解元。除本书外,还有《清仪阁金石题跋》等著作。此书二卷,系张廷济所藏之拓本。生前未成书。拓本后归四会(

  • 中和集

    三卷、后集三卷。元李道纯(1219-1286)撰。李道纯,字元素,号清庵,又号莹蟾子,都梁(今属湖南武冈县)人,居仪真长生观。撰有《三天易髓》、《全真集玄秘要》、《中和集》、《清净经注》、《道德公元》

  • 西隐集

    十卷。明宋讷(1311-1390)撰。宋讷,字仲敏,号西隐,滑县(今属河南)人。元至正中举进士。官河北盐山知县,弃官归。洪武十三年(1380)征为国子助教,后升翰林学士,文渊阁大学士。迁国子祭酒,卒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