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洪承畴奏对笔记
二卷。清洪承畴撰。承畴字亨九,南安人。明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官至蓟辽总督,入清后官大学士,经略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谥文襄。承畴虽负明恩,却有大功于清,开国宏规,多其手定,保全汉人生计,阴受其福者,不可胜数。承畴奏对,敷陈累万,无不切要,论明事得失,尤为痛切。有《新刻奏对合编》本、《喜咏轩丛书丁编》本。
二卷。清洪承畴撰。承畴字亨九,南安人。明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官至蓟辽总督,入清后官大学士,经略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谥文襄。承畴虽负明恩,却有大功于清,开国宏规,多其手定,保全汉人生计,阴受其福者,不可胜数。承畴奏对,敷陈累万,无不切要,论明事得失,尤为痛切。有《新刻奏对合编》本、《喜咏轩丛书丁编》本。
八卷。清冯经撰。冯经字世则,又字授之,南海人,咸丰副贡。著作除此书外,还有《群经互解》。此书卷首为图书、图式、卦画、先天后天卦位、挂扐会通、变占附互卦、卦目附爻位等。同时又分上经为前十卦、中十卦、后十
一卷。清徐养原(生平事迹见《管色考》条)撰。此书首录《晋书·律历志》所载荀勖校笛律,以下又录荀勖问协律中郎将列和笛律之辞。荀勖依典记用五声十二律还相为宫之法,制十二笛像。徐氏将其录出,予以剖析。书后附
八卷。清王煦(1758-?)撰。王煦字汾泉,号空桐,上虞(今属浙江)人。乾隆间举人,官通渭知县,后主讲朗江书院。勤于经学,精研文字训诂,著作尚有《小尔雅义疏》、《国语释文》、《文选七笺》等。此书意在订
二卷。明茅元仪撰。茅元仪,明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字止生,号石民。喜谈兵事,对古今用兵方略及九边厄塞形势有研究,口述手画,了如指掌。天启初以边才荐授副将。崇祯元年(1628年),进呈《武备志》,升翰林
四卷。清孙志祖(1737-1801)撰。自南朝梁萧统所编《文选》问世以来,流布极广。社会通行的注本亦为不少。孙志祖则认为当时社会广泛流传的毛氏汲古阁刻本只载“李(善)注”一家,字句讹误脱衍、杂驳之处太
一卷。清屈复(详见《楚辞新注》)撰。屈复认为《天问》一篇,错简之处太多,进行更正,而成《天问校正》。附《天问新注》之后。将《天问》全诗分为九段:问日月星辰为第一段,问鮌禹治水为第二段,问地理为第三段,
二卷。清曹奎撰。曹奎(1782-1852),原名载奎,字秋舫,江苏吴县人。曹奎系吴门富家,自幼嗜好金石文字,所藏殷周彝器逾百。家住盘门外,筑金石窝,专藏鼎彝盘尊等古器。又好大理石,壁间所陈山水人物鸟兽
十卷。明张镜心撰。镜心字用晦,磁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该书用注疏本,随文阐发,以义理为主,也兼及象数。没有诡奇之词,也没有深微之论,平庸普通,是墨守宋儒的说《易》讲本。《四库全
一卷。近代郑文焯(1856-1918)撰。文焯字叔问,号大鹤山人,山东高密人。光绪间侨寓吴县。著有《南献遗征》、《廋碧词》、《大鹤山房诗文集》等书。是书系探究许学渊源,考释所采诸说的著作。郑氏以为“治
一卷。明许次纾撰。许次纾,字然明,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茶疏》一书。是书共三十九则,主要内容为论述茶的采摘、收贮、烹点的办法,十分详明。书中择水一条,误将金山顶上井为中泠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