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本草备要 医方集解

本草备要 医方集解

不分卷。清汪昂(1615-1694)撰。汪昂字訒庵,休宁(今安徽休宁)人。早年业儒,后弃举业,笃志方书,专攻医药。博采广搜,网罗群书,精穷蕴奥,或同或异,各存所见,以备考稽。善采众家之长,尤长本草与方剂。著有《汤头歌诀》、《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勿药元诠》、《本草易读》、《本草医方合编》、《脉草经络五种汇编》、《增评童氏医方集解》等书。汪氏著述理法主要宗《内经》等古典医籍,皆浅显扼要,流传较广,不但在当时起到普及推广医学的作用,至今仍有其实用价值,汪氏对传入我国的西医学态度较为开明,认为西医虽不明气化,但对形态的论述较为明确。他还记述“脑为元神之府”、“灵机记性在脑”等说,为中西汇通之先声。《本草备要》撰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作者认为有些本草书籍内容“备而不要”,或又“要而不备”,故取材《本草纲目》与《神农本草经疏》等书,撰成此编。汪氏在此书自序中称:“特裒诸家本草,由博返约,取适用者凡四百品,汇为小帙,某药入某经,治某病,必为明其气味形色,所以主治之由。闻附古人最恶兼施,制防互济,用药深远之意。而以土产、修治、畏恶附于后,以十剂宣通补泻冠于前。既著其功,亦明其过,使人开卷了然。”书中首论药性总义,次分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介鱼虫、人等八部分,共载药四百七十八种。以后增订时又补入药品六十种。对各药性味、归经、主治、禁忌、配伍以及用法进行讨论。对一些药物采集时间、同物异名、真伪鉴别以及药物炮制等亦作简要介绍,并附图四百余幅。论药虽采众家之说,但又有个人创见。书中以药性病情互相阐发,由博返约,既备且要,为医家所喜用。但因汪氏本人不是临床医生,杂揉诸说,无所折衷,因而难免有承误之失。此书单行本有康熙三十三年(1694)保阳文富堂刊本,乾隆五年(1704)天德堂刊本,咸丰七年(1857)文质堂刊本,1938年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医方集解》撰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乃汪氏为使读者辨证选方,治有轨则,不致攻补误用,乃选录古今医籍中常用方剂七百余首,分为正方与附方而撰。约十六万余字。内容分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等二十一门方剂。后附《救急良方》、《勿药元诠》。正方三百余方,大多出于王肯堂之《证治准绳》,而从其他医籍中增采者更多。每门方剂首述功用,后述每方适应证、药物组成、附方加减、方义解释等。同时对有关病源、脉候、脏腑、经络、药性、服法、治法无不毕备,作者自己的意见则以“昂按”注明。理论联系实际,为一部应用较广的方剂书,对临床颇有参考价值。收方完备,分类合理,注释扼要,影响很大,以后解方之书,大抵不出本书范围。单行本有康熙四十三年(1704)刻本、光绪五年(1879)扫叶山房刻本、1959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合订本有《本草医方合编》本、瓶花书屋重刊本。

猜你喜欢

  • 海虞文苑

    二十四卷。明张应遴(生卒不详)编。张应遴,字选卿,江苏常熟人。是书辑其乡有明一代赋、诗、杂文,以类叙编次而成。其中,如桑悦《两都赋》,朱彝尊《日下旧闻》未见其本。牟俸《请兴水利疏》、《续文献通考》及《

  • 东坡诗集注

    三十二卷。宋王十朋(详见《会稽三赋》)撰。是书为读苏轼诗者最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书前有赵夔序言一篇,将该书分为五十类,但此本只有二十九类,恐怕有所合并。据《四库全书》编纂者考证,认为赵夔序,恐为他人伪托

  • 石川集

    四卷。《附录》一卷。明殷云霄(1180-1516)撰。殷云霄,字近夫,号石川,山东寿张(一作凤阳)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靖江、调青田知县,升为南京工科给事中,卒于官,年三十七岁。著有《石

  • 东谷赘言

    二卷。明敖英(详见《慎言集训》条)撰。敖英在自序中说:“古者士大夫老而明农,日坐里门以训其乡之子弟。予往时奔走名途,窃有此志焉。及得请东归,已成勃窣翁矣。里门之役莫偿初志,乃闭关习静,以送残龄。门生故

  • 王著作集

    八卷。宋王苹(1082-1153)撰。王苹,字信伯,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绍兴初,平江守孙佑以德行荐于朝,召对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累官左朝奉郎,著作佐郎。王苹学出程门,资禀清粹,不附秦桧,立身

  • 补辑风俗通义佚文

    见《风俗通义佚文》。

  • 唐确慎公集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鉴(1777-1861)撰。唐鉴,字镜海,并以字号,善化(今属湖南长沙县)人。嘉庆进士,官至二品太常卿,卒溢确慎。其学力辟王阳明,不为调停两可之说。著有《国朝学案小识》、《省

  • 医学读书记 续记 静香楼医案

    《医学读书记》三卷,《续记》一卷,《静香楼医案》一卷。清尤怡(详见《伤寒贯珠集》)撰。尤氏在此书自跋中说:弱冠即喜博涉医学,自轩岐以迄近代诸书,或信或疑,辄笔诸简。可见此书乃涉猎群籍、自抒心得之言。上

  • 柳黄同声集

    二卷。明杜桓编。杜桓字宗表,安徽州(今歙县)人。生平履迹待考。是编刊于宣德四年(1429)。以柳贯、黄溍皆其乡人,因采贯延祐七年(1320)以国子监助教分教上都诗三十二首,至治三年(1323)考试进士

  • 百川学海

    一百零一种,一百七十七卷。宋左圭编辑。左圭字禹锡,别号古鄮山人,浙江人,《宋史》无传,生平事迹失考。汉扬雄《扬子法言·学行》有“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之句,丛书之命名即取义于此。这是仅存于今的宋人汇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