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干禄字书

干禄字书

一卷。唐颜元孙(?-714)撰。元孙字韦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为颜师古四世从孙,颜杲卿父,颜真卿诸父。历官长安尉,太子舍人,滁、沂、濠三州刺史。是书为现存最早一本辨正楷书字体的书,它以颜师古《字样》为蓝本,重加校定增补而成。元孙认为,写字是否规范,对人仕途升沉关系很大,因此把他这本指导写字的书叫做《干禄字书》。其编写体例是,“以四声隶字,又以二百六部排比字之后先。每字分俗、通、正三体,颇为详核。”(《四库提要》)所谓俗体,指与标准隶楷不同有些差误的字,如“衷”作“”、“皃”作“”之类。所谓通体,指沿用已久的隶省、隶变或改易偏旁的字,如“走”作“”、“阪”作“坂”之类。所谓正体,指标准隶楷合乎规范的字,如“派”之与“泒”、“第”之与“第”之类。书中对所列出的字体,都要一一加以说明;遇有形体近似,容易相混的字,如“彤”与“肜”、“宄”与“究”之类,则一并举出加以分辨。其自序说:“自改篆行隶,渐失本真。若总据《说文》,便下笔多碍,当去泰去甚,使轻重合宜。”颜氏固然最为重视正体,但他对俗体也不一概排斥。他认为俗、通、正三体可以用于不同场合:俗体可以用于书写籍帐、文案、券契、药方等;通体可以用于书写表奏、笺启、尺牍、判状等;而著述、文章、对策、碑碣,特别是进士考试,则要用正体书写。颜氏所做的这些整理辨正工作,对后来楷书的规范化起了一定作用。书中对三种字体的辨正,有的也不甚妥当,《四库提要》云:“如‘虫蟲’、‘啚圖’、‘啇商’、‘冻’,截然两字,而以为上俗下正;又如‘兒’,古“貌”字,而云‘貌’正‘皃’通;‘韭’之作‘韮’、‘芻’之作‘’,直是俗字,而以为通用。”元孙侄书法家颜真卿大历九年(774)官湖州时,曾书写之以刻石。开成四年(839)杨汉公于湖州,南宋时宇文时中在成都,都曾重行摹刻于石,这就是所谓湖本与蜀本。以湖本锓之木者,始于南宋宝旸丁巳(1257)衡阳陈兰孙。清马曰潞得此本翻刻之,证以蜀本则率多谬误。周中孚称,诸本之中以嘉庆乙丑(1805)龚氏刊本最善。

猜你喜欢

  • 西楼记

    清袁于令(1599-1674)撰。袁于令,原名韫玉,字令昭,又字凫公,号箨庵,又号幔亭,吴县(今属江苏)人,明末诸生。早年居住苏州因果巷,因一***事,被除名学籍。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渡江,苏

  • 广州乡贤传

    四卷,续二卷。清潘梅元(生卒年未详)撰,谭莹续编。梅元番禺(今广州)人。莹字兆人,号玉生,广东南海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举人,官至琼州府学教授。该书以崇祀郡学者为断,其余未奉祠祀者不收,自楚相

  • 金氏文集

    二卷。宋金君卿(约1064年前后在世)撰。金君卿,生卒年不详,字正叔,浮梁(今江西浮梁县)人。庆历进士。皇祐二年(1050),官秘书丞;五年,官太常博士。累知临川,权江西提刑。入为度支郎中。君卿曾读书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

    三卷。唐代释慧净(生卒年不详)撰。慧净,俗姓房,常山真定(今河北省)人。家世儒宗,隋朝国子博士房徽远之子。十四岁入纪国寺出家为僧。慧净聪颖好学,志业宏远,受业念常高僧,学深智广,见闻惊异。因受季绪学士

  • 沈归愚自订年谱

    一卷。清沈德潜(1673-1769)撰。德潜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吴县)人,清代著名诗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年97卒,谥为文悫,有《沈归愚诗文全集》等书。此谱为

  • 运气论奥

    见《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 尚书义考

    二卷。清戴震(1724-1777年)撰。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经学家、考据学家,清代皖派经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戴氏治学,于天文、地理、历算、历史、音韵、文字、训诂、考据等无所不通,曾

  • 尔雅补郭

    二卷。清翟灏撰。翟灏(1736-1788)字大川,晚年改字晴江,浙江仁和(今浙江余杭县)人。清训诂学家。祖籍汴(今河南开封)。乾隆十八年(1753年)举人,次年进士,历任衢州、金华二地教授。撰《通俗篇

  • 小学余论

    二卷。清周春(1729-1815)撰。周春字松霭,晚号黍谷居士,海宁(今属浙江)人。乾隆进士,官岑溪知县。著作尚有《十三经音略》、《代北姓谱》、《辽金元姓谱》、《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等。此书上卷论字学

  • 易经儿说

    四卷。明苏浚(详见《周易冥冥篇》条)撰。该书墨守朱子《本义》,不逾分寸。内容有“讲”,诠释文句;有“意”,推阐大旨;有“总论”,概括一卦之纲领;又有“旁法”,用一二语标题,然后解释。该书专为科举之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