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山谷内集

山谷内集

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词》一卷。《简尺》二卷。《年谱》三卷。宋黄庭坚(1045-1105)撰。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治平四年(1067)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教授北京国子监。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哲宗立,进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修《神宗实录》,书成,提为起居舍人。绍圣中,知鄂州。章淳、蔡京劾其所修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徙戎州。徽宗初,起用知太平州,后复贬宜州,徙永州,未闻命而卒。私谥“文节先生”。黄庭坚自幼聪颖过人,读书数遍辄能成诵。初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有“苏门四学士”之称。其诗文宗尚杜甫、韩愈,但不重视思想内容,仅强调写作形式。曾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所以,他在艺术上注重学习杜诗技巧,反对浅易鄙陋,要求有所创新;注重用语出处的考释,喜用僻典,炼生词,制拗句,讲究修辞装饰,用工深刻,成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苏轼尝誉其诗文“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前人论宋诗,每以苏轼、黄庭坚并称“苏黄”,但苏诗的意境、气魄却与黄诗截然不同,非其所能比。黄庭坚和他的“江西诗派”在文坛活跃时间很长,几乎贯穿整个南宋王朝,其影响波及明清两代,其形式主义文风,也给诗坛带来不少不良影响。黄庭坚又擅书法,其行草楷法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载,“鲁直旧有诗千余篇,中岁焚三之二,存者无几。”今存《山谷内集》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词一卷、简尺二卷、年谱三卷。内集为其甥洪炎编,外集为李彤编,别集及年谱为其孙编。词与简尺,不知何人所编。有《四库全书》本和《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刊本。

猜你喜欢

  •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二十四卷。清瞿镛撰。瞿镛(约1800-1864),字子雍,江苏常熟人。其父绍基为藏书大家,镛承父志,将绍基藏室“恬裕斋”更名为“铁琴铜剑楼”,广泛搜罗访求,与山东聊城海源阁南北相峙,得“南瞿北杨”之誉

  • 右台仙馆笔记

    十六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晚年讲学杭州诂经精舍,治经、子、小学,撰《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俞氏精句读,审字义

  •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见《宣明论方》。

  • 大学古记约义

    一卷。明刘宗周撰。详见《大学衍义补赞英华》条。是书以《约义》为名,论述止大学、章句、经旨、止善、格致、慎独絜矩共七条。其章句篇,首言三纲,次言知止,次言知所先后,次言所先,次言所后。“修身”一条,明解

  • 青溪旧屋文集

    十一卷。清刘文淇(生卒年不详)撰。刘文淇,江苏仪征人,字孟瞻,嘉庆优贡生。刘文淇学贯经史,于《左传》造诣尤深。文集中,析理仿《十翼》,纪事仿《禹贡》,叙情仿《诗经》,记人物仿《左传》、《考工记》。集中

  • 亢仓子洞灵真经

    见《亢仓子》。

  • 披肝露胆经

    一卷。旧本题明刘基(详见《国初礼贤录》)撰。《明史·艺文志》对此书有著录。然而书中所述《分龙诀》与《穴情》二篇,大半为《撼龙经》等书内容。其“沙诀”、“水诀”等歌也都较为浅俗。末附《南北平阳论》数条,

  • 翰香馆法书

    十卷。清刘光飏(生卒年不详)辑。刘光飏,字雨若,宣城(今属安徽)人,以善刻石著称于明清间,《快雪堂法书》、《王刘诗牍》等皆出于其手,尤其是《快雪堂法书》摹刻之精湛,名重艺林,以至被誉为“天画神镂”。此

  • 古方考

    见《脉药联珠古方考》。

  • 煮泉小品

    一卷。明田艺蘅(详见《大明同文集》)撰。是书主要记载煮茶的各种水品。书中将水品分为十类:一源泉、二石流、三清寒、四甘香、五宜茶、六灵水、七异泉、八江水、九井水、十绪谈。书中内容多半前人已经谈及,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