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正义

孝经正义

三卷。唐玄宗(685-762,713-755在位)注,宋邢昺(932-1003)疏。唐玄宗李隆基,唐睿宗之三子。盛唐较开明之皇帝,用贤相,出现“开元盛世”,比于“贞观之治”。天宝年间后宠爱杨贵妃,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终致安史之乱。避难奔蜀。在位四十四年,庙号玄宗。邢昺,字叔明,济阴(今属山东)人。北宋著名经学家。宋太宗时擢九经及第,累迁金部郎中。真宗时为翰林侍讲学士,坐讲《春秋》于殿上。后召昺与杜镐、孙奭等校定《三礼》、《三传》、《孝经》、《论语》、《尔雅》等书义疏。官终至礼部尚书。该书于唐开元十年(722),玄宗注,天宝二年(743)重注,均颁行天下。《旧唐书·经籍志》载:《孝经》一卷,玄宗注。《唐书·艺文志》:“今上《孝经制旨》一卷。”其注曰:“玄宗。其称‘制旨’者,犹梁武帝《中庸义》之称制旨,实一书也。”而赵明诚《金石录》、陈振孙《书录解题》均载该书四卷,实因该书曾于天宝四年(745)刻石于太学,称为《石台孝经》,其拓本为四卷。自玄宗注《孝经》后,为之作疏者不乏其人。至宋咸平年间(998-1003),邢爵据唐行冲疏为蓝本,复为之疏。然旧文新说已不可辨。《孝经》有今文、古文之别。今文称郑玄注,古文称孔安国注。唐刘知几主古文,司马贞主今文,二者互相辩驳。后今文行而古文废。考其源流,可知今文之立,自玄宗此注始;玄宗注之立,则自邢昺疏始。该书有清康熙十九年(1680)刊《通志堂经解》本,明正德六年(1511)刊本,姑苏汪氏翻正德本,桐乡金氏翔和书塾翻刻南宋相台岳氏刊本。

猜你喜欢

  • 陈学士文钞

    一卷。清陈仪撰。陈仪(1670-1744),号一吾。直隶文安(今属河北)人。祖陈帖以兄少司农协荫授官。父陈良瑛袭荫为京职。陈仪生而颖异,读书过目不忘,同里前辈交口称之。康熙二十九年科乡试,屡蹶公车。康

  • 唐风楼碑录

    十一种,二十一卷,附录二卷。民国罗振玉(已著录)编。十一种为《西陲石刻录》一卷后录一卷、《吴中冢墓遗文》一卷、《芒洛冢墓遗文》三卷续三卷补一卷、《广陵冢墓遗文》一卷附一卷、《昭陵碑录》三卷附录一卷补一

  • 招远县续志

    四卷。清陈国器、边象曾修,李荫、路藻纂。陈国器,四川资阳县人,举人出身,道光年间任招远县知县。边象曾,道光间曾任招远知县。李荫、路藻招远县志,自顺治十七年(1660)知县张作砺创修后,又已二百余年未经

  • 张杨园年谱

    ①一卷。清姚夏辑。姚夏字大也,浙江桐乡人。为谱主门人。谱主张履祥(1611-1674),字考夫,号念之,浙江桐乡人。明诸生,入清未仕。一生从事讲学、著述。因居桐乡清风里杨园,学者称杨园先生。履祥为清初

  • 皋轩文编

    一卷。清李光坡(1651-1733)撰。详见《周礼述注》。此集共收文二十篇,均为发挥性理、阐明经义之作。持论皆有所依,其论学主程朱理学,论理则以郑氏为主,论易则宗邵子,而兼取扬雄。此书《四库全书总目》

  • 仁节遗稿

    不分卷。明陶琬撰。陶琬,字稚圭,号别峰,江苏昆山人。生卒年不详。崇祯末诸生。明亡,殉节死。是集为邑人柴源岷所编。陶琬之学以佛为宗,其诗文多类禅偈,不出李贽、屠龙之习。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 譬式警语

    二卷。意大利耶稣会士高一志(vagnoui)(1556-1640)撰。高一志1605年到南京传教,在该地建立第一座教堂,1624年入山西传教,著有《空际格致》等书。此书专门收集西方文学名著、经典教义、

  • 割症全书

    七卷。美国嘉约翰(详见《医理略述》)译。所谓割症,即我国所说的外科医术。此书前有嘉约翰自序,序中又以炎症名此书,可见嘉约翰认为炎症为百病之总纲,无论内外损伤,皆可发炎。此书刻于光绪十六年(1891)。

  • 文忠集

    ① 二百卷。宋周必大(1126-1204)撰。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原老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教授建康府。孝宗时,除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除礼部尚书

  • 真松阁词

    六卷。清杨夔生(生卒年不详,约乾、道年间人)撰。夔生字伯夔,金匮(今江苏无锡)人。词人杨芳灿之子。官蓟州知州。敦敏嗜学。生平著述于诗文外,尤工倚声,守其家法,且陶冶于唐宋诸名家,撷其精华,抒以妙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