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述补

周易述补

①四卷。清江藩撰。藩字国屏,又郑堂,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学《易》于惠栋。惠栋撰《周易述》二十卷未竟而卒,尚缺自鼎至未济十五卦及序卦杂卦二传。作者依惠栋原书体例,增补完成之。凌延堪为之作序。今存《续清经解》本。② 五卷。清李林松撰。李林松字仲熙,号心庵。上海人。嘉庆元年(1796)进士。曾官至户部员外郎。其易学师从惠栋。惠栋撰《周易述》,但缺下经十四卷及《序卦》、《杂卦》两传,林松在江藩所著续书的基础上作此书。此书旁征博引,企图有所超越,但却不能谨守惠氏家法。惠氏主象数,祖述荀爽、虞翻之说,并兼采郑玄、干宝之说,而李氏所引则不管义理象数,一并收入,有失泛滥。唯本书第五卷为《读易述札记》,订正讹误,俱有心得。有自刻本。

猜你喜欢

  • 诸子平议续录

    二十卷。清俞樾著,李天根辑。俞樾生平见“广雅释诂疏证拾遗”。俞氏博览群书,所作札记甚多,《诸子平议》辑十五种之札记,另有数十种散见于《俞楼杂纂》、《曲园杂纂》、《著书余料》、《读书余录》等,李天根氏遂

  • 沈氏经学六种

    二十卷。清沈叔撰。沈叔,生卒年不详,字和甫,江苏常熟人。一生致力经学研究,所得甚少。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是一本汇释群经音义的专书,采汉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又兼载诸儒训诂之异同。宋人将《经典释文》散

  • 李北海集

    六卷。《附录》一卷。唐李邕(678-747)撰。李邕,字泰和,也称李北海,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书法家、文学家。官至北海太守,卒后,代宗时,追赠秘书监。李邕工诗善文,素有盛名,尤长于碑颂,当时官绅及寺

  • 韵诂补遗

    一卷,共六卷,其中《韵诂》五卷,《补遗》一卷。清方浚颐主编。浚颐(1815-1889),字子箴,号梦园、宝米斋、待月簃等,安徽定远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士,累官至四川按察使。书室名二知轩。

  • 大隐楼集

    十六卷。明方逢时(约1556前后在世)撰。方逢时,字行之,一字兆行,号金湖。湖北嘉鱼人,生卒年未详。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除江苏宜兴知县,征收户部主事,改工部、历员外郎中,出为宁国知府,迁广东副

  • 谢山存稿

    十卷。明陈吾德(约1580年前后在世)撰。陈吾德,字有斋,广东新会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至浙江按察司佥事。著有《谢山存稿》。陈吾德承陈献章之学,以气节著称。居官时曾忤张居正,

  • 碧香阁遗稿

    一卷,附《哀挽诗》。清单茞楼(1786-1810)撰。茞楼字纫香,东莱(今属山东掖县)人,王玮庆之妻。茞楼为高密望族,祖上皆在朝为官。茞楼随父任内,幼习唐宋诗词,能辨四声,且识其趣,父母钟爱。年二十与

  • 平津馆丛书

    十集,四十三种,二百五十四卷。清孙星衍(详见《岱南阁丛书》)编辑。汉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地当高津、平原一带,孙星衍为山东督粮道,治所即在公孙弘所封平津故地,因名其书斋为“平津馆”,所刊丛书名《平津

  • 半隐集

    十卷。明陈衡(约1431前后在世)撰。陈衡,字克平,淳安(今浙江淳安县)人。明永乐十五年(1417)举人,官亳州学正。著有《半隐集》。是集凡十卷。其中序四卷,记一卷,说一卷,诗四卷,末附杂文及陈衡外甥

  • 涉史随笔

    一卷,南宋葛洪(?-1237)撰。葛洪字容父,自号蟠室老人,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淳熙十一年(1184),曾从吕祖谦学,历官尚书员外郎,上疏乞请严饬将帅、整军图治。嘉定中,累宫工部员外郎兼权枢密院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