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吴氏遗著三种

吴氏遗著三种

五卷,附录一卷。清吴凌云(?-1803)撰。吴凌云字得青,一字客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岁贡生,早年受业于养父,潜心经籍的研究,终生不入仕途。吴凌云独创以字解经之法,据许慎《说文解字》探索经义,确能发前贤所未发,获取新义。曾搜录历代《十三经》释文中有关文字、音韵、训诂材料,进行分类,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在论证的过程中,既不轻信前贤之说,也不妄加否认,慎重地作出合乎实际的结论,以成新作。只是著述未就,吴凌云便去世了。此编手稿由浙江海盐陈其干所获,随后陈氏又借得吴氏著述的抄校本,进行校勘,且将重复、冗杂的部分删除,编为三种,即《经说》、《小学说》、《广韵说》,并刊刻行世。对书中疑误之处,均由吴钟茂、王宗涑等人根据自己的看法加上按语,以正其说。书前有陈其干的总序,各书还分析序之。王映汀为《经说》作序,王宗涑为《小学说》、《广韵说》作序。书后还有陈瑑的跋,跋,中对吴凌云的生平、经历及学术观点,一一作了介绍。《吴氏遗著三种》目录:《经说》三卷,附录一卷,《小学说》一卷,《广韵说》一卷。有清道光五百卷阁刻本,光绪广雅书局重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图注脉诀附方

    《图注脉诀》四卷,《方》一卷。明张世贤(详见《图注难经》)撰。此书是为世传王叔和《脉诀》所作之图注。又名《图注王叔和脉诀》。王叔和原有《脉经》十卷,为论纂岐伯、华佗等论脉要诀所成。又有《脉诀》一卷,为

  • 二刻拍案惊奇

    四十卷。明凌濛初(详见《初刻拍案惊奇》)编撰。白话短篇小说集,“二拍”的第二种。每卷一篇,第四十卷《宋公明闹元霄》为杂剧,第二十三卷《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第二十三卷重复,故该书实

  • 周易卦象集证

    一卷。清方申撰。在两汉以前,注易之著作无不引《说卦传》以证经文。但至王弼首倡“得意忘象”之说,后如韩康伯辈纷纷仿效,至使唐以后引用《说卦传》解释易经者罕有其人。方申著此书,本着避虚就实的原则,博考古注

  • 孔钟英集

    十卷。清孔毓琼(约1675前后在世)撰。毓琼字钟英。江西新城人。生卒年均不详。曾学于魏禧,其他事迹不详。著有《孔钟英集》。此集共十卷。据集前魏禧序称,“其学古于世所不学之目。”故文颇有“健气”,而且“

  • 河津县志

    ①八卷。清马光远修,刘梁嵩纂。马光远字月生,山东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士,十年(1671)任何津县知县。按河津旧志,创修于明万历一年知县张汶乾,一修于崇祯四年知县郭景昌。《河津县志》康熙十一年

  • 倚月楼词稿

    四卷。清周天麟(生卒年均不详)撰。天麟字石君,丹徒(今属江苏)人。此书共四卷,共收词十八阕。其中卷一有《减字木兰花》、《齐天乐》、《百字令》、《浪淘沙》、《念奴娇》、《忆江南》、《高阳台》、《蝶恋花》

  • 春秋传驳

    一卷。北魏贾思同(?-540)撰,姚文安、秦道静述,清马国翰辑。据《魏书·贾思同传》,贾思同任侍讲,国子博士辽西卫冀隆传服(虔)氏之学,上书驳难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六十三事。贾思同服膺杜注,驳斥卫冀隆

  • 朱子礼纂

    五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李光地字晋卿、原庵、号榕村,福建安溪人。康熙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文渊阁大学士。在官以清勤自律,任内曾举荐施琅平定台湾,为陈鹏年辨诬,赞成恢复张伯行官职,救方苞

  • 数学钥

    六卷。清杜知耕(生卒年不详)撰。杜知耕字端甫,号伯瞿,河南柘城人,自幼好学,熟读天文历算书。康熙二十六年(1687)举人。1681年著《数学钥》,1700年著《几何论约》,均收入《四库全书》。《数学钥

  • 求志堂诗集

    七卷。清方荣秉(1865-1916)撰。方荣秉字厚卿,湖南岳阳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十五年(1889)考取内阁中书。改外补福建邵武府同知,保升知府。张曾扬巡抚山西、浙江,张鸣岐巡抚广东,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