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听雨小楼词稿

听雨小楼词稿

二卷。清杨英灿(生卒年不详,约为乾、嘉间人)撰。英灿字梦裳,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其兄杨芳灿、杨揆皆擅风雅,工诗词,名重于当世。英灿少习小令,偶尔得句,颇获二兄赞许。时相从两兄于笔砚之间,达二十余年。迨其两兄殁后,遂复填词。自云“意之所到,语不求工,聊以自娱,用消岑寂,固无心于传世”而已。光绪前,世传词稿,附有自序,但尚未刊行。至光绪初,方有丁绍仪悉心校勘,遴选一百七十余阕。情寓于词。“莺鸣春后,声便凄凉,虫到秋深,语还呜咽。情在于是,安能无言。”(英灿自序)其词情意缠绵,令人不忍卒读。有清光绪十七年(1891)西溪草堂木活字本。

猜你喜欢

  • 准斋杂说

    二卷。南宋吴如愚(生卒年不详)撰。吴如愚字子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以父荫补承信郎,监福州连江商税,再调常熟,解职返归故里。嘉熙二年(1238),经丞相乔行简奏荐,改授承信郎,差充秘阁校勘。他精通

  • 游宦纪闻

    十卷。南宋张世南(生卒年不详)撰。张世南字光叔,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平事迹不详。约为宋宁宗(1195-1224)和理宗(1225-1264)间人,为当时文献故家,曾随其文官于蜀,后又遍游浙、闽等地

  • 李大厓集

    二十卷。《附录》一卷。明李承箕(1452-1505)撰。李承箕,字世卿,自号大厓居士,嘉鱼(今湖北嘉鱼县)人。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举人。其兄承芳,二人皆好学之士,时人称为“嘉鱼二李”,有名声。曾

  • 杨文忠公三录

    杨廷和撰。杨廷和(1459-1529),明四川新都人。字介夫,号石斋,成化戊戌(1478)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 绥寇纪略

    十二卷。清吴伟业撰。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号鹿樵生,江苏太仓人。明崇祯进士,授编修,明末复社重要成员。清顺治时,充太祖、太宗圣训纂修官,后任国子监祭酒。本书约成于顺治九年(1

  • 发蒙记

    一卷。晋束晳(?-300以后)撰。清马国翰辑。束晳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汉广之后,王莽末,广曾孙孟达避难,因去“”之“疋”而姓“束”。官尚书郎,因《诗经·小雅》中有笙诗六篇“有其声而亡其辞

  • 白塔信炮章程

    满汉各一卷。清提督九门步军统领原稿。乾隆间修订。是书主要记载雍正三年(1725)所立章程。书中还将划定八旗各军所守辖的区域具体注明。是书为清朝京城防卫情况提供了诸多资料。其汉文本多有脱误,可用满文本补

  • 别本韩文考异

    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宋王伯大编。王伯大字幼学,号留耕,福州(今属福建)人,生卒年均不详。嘉定七年(1214)进士,理宗朝官至端明殿学士,拜参知政事。王伯大认为朱子的《韩文考异》于本集之

  • 坦园六种曲

    清杨思寿(1835-1891)撰。杨思寿,字鹤俦,号蓬海、朋海、蓬道人,湖南长沙人。官至候补知府。他博学多才,兼工诗、词、曲、骈文,著述甚多,有《坦园丛书》十四种。《坦园六种曲》收传奇《姽婳封》、《桂

  • 五方元音

    二卷。清初樊腾凤撰。樊氏字凌虚,尧山(今河北唐山县)人。《唐山县志》谓樊氏“嗜学,不屑时艺,精易数,占休咎验如桴鼓。时当明季,四海鼎沸,凤夙有拨乱反正志,然静验己运,难以有为,遂闭户潜修,留心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