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升庵经说

升庵经说

十四卷。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先祖居庐陵(今江西吉安),后居新都(今属四川),太子太师杨廷和之子,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后历经筵讲官、翰林学士。杨慎禀性刚直,修《武宗实录》,事必直书;廷议“大礼”,抗颜切谏,两受廷杖重责,后削籍谪戍云南永昌卫。嘉庆三十八年,七十二岁卒于戍所。诗文外,杂著百余种,并行于世。李贽于《续藏书·杨公传》后列其著作一百一十七种;四川图书馆所编《杨升庵著作目录》有二百九十八种。杨慎考论经史、诗文、书画,研究训诂、音韵、名物,编撰人物和地方史志,数量很多,涉及面广,往往有独到的见解或宝贵的史料,或可补史缺,或提供线索,都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然久居云南,寻书核对不易,时凭记忆写作不免有误引或臆测之处。《升庵经说》十四卷。李贽《杨公传》列有此书,不计卷数。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升庵经说》八卷,注云,“一本作六卷”。清李调元《函海》据焦竑十四卷刊本重刻。篇中如“帝乙归妹”条,谓“帝乙殷之贤君,《尚书》所谓‘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是也。《史记》云:‘帝乙时殷道益衰’,此背经之说也。后世注《易》者,遂以‘帝乙’为‘成汤’,则《易》与《尚书》又相矛盾矣。信史而疑经,其蔽如此者。”又“终朝三拖”条,谓“郑康成古体‘褫’作‘拖’,晁以道云,‘拖如拖绅之拖,盖讼之上九,上刚之极,本以讼而得鞶带,不胜其矜,而终朝三拖以夸于人。《本义》作“夺”非是。《象》曰:“以讼受服”。而今以“夺”解之可乎?’按此于义虽通,但‘朱褫’训‘夺’,盖依程传。且陆德明《释文》,王肃曰:‘褫解也’。李鼎祚《集解》,侯果曰:‘褫解也’,解犹脱,脱夺义近。高诱注《淮南子》曰:‘拖夺也’。由是而言,则程朱以‘夺’解之,亦本古义,似未可非”。又“东陵西陵”条,谓“导江过九江至于东陵,今巴陵有‘道士洑’,《地志》曰‘即古之东陵。庄子盗跖死于东陵之上,盖据波凭涛,以济其奸凶之地。’夷陵为西陵,则巴陵为东陵,可知九江不在浔阳湖明矣。兹以九江不在浔阳,又从朱熹用胡旦之说,其释东陵以盗跖实之,尤谬。陆德明《庄子释文》,‘东陵’李云,‘谓泰山也。一云陵名。’今名东平陵,属济南郡。南北悬绝,乌可牵合耶?”杨慎于训诂,更有使人忍俊不禁者。又“睿作圣”条,谓“目击道存之谓‘睿’,其字从‘目’,声入心通之谓‘圣’,故其字从‘耳’。故曰:圣人时人之耳目。”此真所谓望文生义,向壁虚构,然披沙拣金,则往往见宝。又“爱而不见”条,谓“扬雄《方言》注引作‘’。其说,‘掩翳也,谓蔽也’。”陈奂《诗毛氏传疏》说同。又“往王舅”条,谓“与近相似而误。毛苌曰:‘已也。’郑玄曰:‘辞也’。慎按‘’音记,毛注己,己亦音记也。郑曰:‘辞者,谓语助辞也’。”则段玉裁《诗小笺》说同。又“箌昄晊将业席大也”条,谓“郭璞云,箌义未闻’,慎按《诗》《倬彼》、《甫田》。《韩诗》:‘倬’作‘箌’。郭璞偶遗之”。郝懿行《尔雅义疏》说同。皆不知慎已先言之。又“文莫”解引《晋书·栾肇论》语驳曰:“燕齐谓‘勉强’为‘文莫’。陈骙《杂识》云,‘《方言》侔莫强也’,凡劳而勉苦云努力者谓之‘侔莫’。”刘台拱摘录入所著《论语骈枝》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足见其渊博,惟好诋朱熹,与毛奇龄相似。后来学者多称赞《升庵经说》为明人经说之翘楚,确有精辟之处,可资参研。

猜你喜欢

  • 古书疑义举例

    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 宁藩书目

    一卷。明朱权编。朱权(1378-1448),自号癯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大明奇士等,明太祖第十六子。初封于大宁,世称宁献王。燕王起兵,朱权以兵相助。成祖即位,改封南昌。成祖削夺王权后,朱权筑精庐一宇,

  • 书经说

    四卷。清陈世熔撰。此书说今、古文,认为古文并没有把《舜典》和《大禹谟》分开,今文也没有把《顾命》与《康王之诰》合在一起,这都是刘歆的《七略》把它们搞乱了。汉哀帝初年,刘歆领校秘书,阿附王莽,凡所窜改的

  • 东林同难录

    一卷。清缪敬持(生卒年不详)撰。敬持江苏江阴人。明朝天启年间,宦官把持朝政,东林党诸多俊杰被难。其后人辑有《同难录》,桐城左氏刻之。康熙七年(1668年),敬持订补其缺,重新刻印。现有江阴耕学草堂重刊

  • 阳明乡约法

    一卷。明王守仁(1472-1529)撰。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卒谥文成,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和政治家。宏治己未进士,曾任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等职。世宗时封新建伯。巡抚南赣及总督两广之时,皆平定了当

  • 戴简恪公遗集

    八卷。清戴敦元(1768-1834)撰。戴敦元,字士旋,号金溪,谥简恪,浙江开化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平生喜欢读书,专工注疏,著有诗集及《戴简恪公遗集》。该集是其门人吴钟骏前后连缀,胡次瑶编

  • 元凯集

    五卷。明陈勋(约1616年前后在世)撰。陈勋,字元凯,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官至户部郎中。著有《元凯集》。据《福建通志》载《元凯集》四十卷。而是集仅文三卷,诗

  • 南村随笔

    六卷。清陆廷灿(生卒年不详)撰。陆廷灿字秋昭,号漫亭,江苏嘉定人。历任崇安知县,候补主事等职。陆廷灿居住南朔镇时,在槎溪上种菊数亩,友人王翠为绘艺菊图,当时许多人为之题咏,陆廷灿因而广征菊事,著有艺菊

  • 湖海诗传

    四十六卷。清王昶(1724-1806)编。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著有《春融堂集》。王昶二十多岁以后,出游入仕,广识海内文士,

  • 解州平陆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言如泗、李友洙修,杜若拙、荆如棠纂。言如泗详见《解州安邑县运城志》。李友洙,海宁县人,副贡生,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绛州判署平陆知县。杜若拙号舫山,邑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