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三经注疏

十三经注疏

四百十六卷。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注疏。《周易》用曹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用伪孔安国传,孔颖达等正义。《毛诗》用汉毛公传、郑玄笺,孔颖达等正义。《周礼》、《仪礼》皆用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用郑玄注,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用晋杜预注,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用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穀梁传》用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论语》用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孝经》用唐玄宗注,邢昺疏。《尔雅》用晋郭璞注、邢昺疏。《孟子》用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疏。南宋以后开始合刻,明有嘉靖、万历刊本,清乾隆初有武英殿本。清阮元据宋本校刻者,号称善本,阮氏并撰《校勘记》,附于各卷之末。中华书局1979年据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为两巨册,是本改正旧本文字讹脱及剪贴错误三百余处,最善亦最方便。

四百十六卷。清阮元(17641849)编。阮元字伯元,号芸台,别号雷圹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历任编修、山东浙江学政、兵、礼、户部侍郎,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巡抚,湖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等职,卒谥文达。经史、小学、历算、舆地、金石、诗文无不涉猎,而尤长于考证。一生以整理、刊刻、收藏图书,振兴学术为己任。主编《石渠宝籍》。抚浙江时,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纂辑《经籍纂诂》,集我国训诂学大成。在广州创立“学海堂”,汇刻《学海堂经解》一千四百卷,刊刻《皇清经解》、《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十三部儒家经典:《易》、《书》、《诗》、《礼记》、《周礼》、《仪礼》、《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南宋以后刊刻。南宋以前,各经书之注疏分别刊行,至绍熙年间,三山黄唐始将经与注疏合刊。宋本《十三经注疏》每半页十行、行二十七字,三百五十二卷。此书刻版至元明间仍保存在南雍,到明正德年间,递有修补。嘉靖年间,闽中御史李元阳据十行宋本重刻《十三经注疏》,每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这就是闽本。明万历间,又据闽本翻刻于北监,行款与闽本同,全书三百三十三卷。这就是所谓北监本。崇祯时汲古阁毛晋根据北监本翻刻,全书三百三十四卷。这就是汲古阁本。此本讹误甚多,校刊不精。清乾隆初,官刻武英殿本是根据北监本所刻。刊刻时增加了句读。阮元根据家藏的宋十行本“十一经注疏”,补入北宋苏州所刻《仪礼》、《尔雅》单疏本,并以黄丕烈所藏单疏《仪礼》、《尔雅》二经及胡稷购得之“十一经”详加校勘后刊刻,于是宋本《十三经注疏》又行于世。阮刻本号为善本。《十三经注疏》目录: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十卷。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二十卷。汉毛公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四十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五十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六十二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春秋穀梁传注疏》二十卷。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二十卷。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孝经注疏》九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十卷。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注疏》十卷。建国前,有世界书局刊行阮本缩印本。1980年,中华书局以世界书局缩印本为底本,重加校刊整理,缩印为两巨册发行。并配合此书印行叶绍钧《十三经索引》(重订本)。

猜你喜欢

  • 历代史表

    五十三卷。清万斯同撰。十七史自《后汉书》以下,只有《新唐书》有表,其余皆缺,故作者予以一补撰。以《史纪》、《汉书》的体例为参考,作诸王世表、外戚侯表、外戚诸王世表、异姓诸王世表、将相大臣及九卿年表;仿

  • 凤台县续志

    四卷,首一卷。清张贻琯修,郭维恒等纂。张贻琯字瑶卿,山东海丰县人,出身贡生,光绪六年(1880)任凤台知县。《凤台县续志》光绪八年(1882)刻本,此编基本依照林志体例。增续而成。于旧志诸类无可续者,

  • 保昌县志

    十四卷,清陈志仪纂修。陈志仪(参见《顺德县志》),乾隆十八年(1753)县令。旧志例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令张进贤,析郡志为县志。六十一年(1722)县令续修,增补职官选举。乾隆十八(175

  • 读易随笔

    三卷。清吴大廷著。吴大廷字桐云,沅陵人。咸丰举人,官至台湾兵备道。此书以程朱易说为宗,虽对周易进行了章解句读,但只依卦义入义,记其大旨,借以观玩人生事理之凶吉。正如作者所说,著此书的目的是推寻卦画,阐

  • 易深

    八卷。清许伯政撰。许伯政字惠棠,巴陵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官任山东道监察御史。此书以为图书都出于太吴之世,卦数生于河图,蓍数生于洛书。又兼取汉人卦气、纳甲及《京房易传》、《火珠林》之法,而不用

  • 典礼质疑

    六卷。清杜贵墀撰。杜贵撰字吉阶,别字仲丹,湖南岳州人,生卒年未详。该书考证古礼颇多新说。如说君亲重丧,限定服丧期是一般服丧期两倍的时间(即“再期”)。这是不合道理的:期丧十五月禫,再期或二十五月、或二

  • 古今贞烈维风什

    四卷。明许有谷撰。有谷字子仁,宜兴(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主要记叙历代贞烈人物事迹,寓有劝扬贞烈之旨。体例上按地域来区分类别,选录自古至明代人物,以人系地。总体上又分列传标题和列名不标

  • 全唐诗

    九百卷。清曹寅(1658-1712)、彭定求(1654-1719)等十人奉旨编纂。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人,曹雪芹祖父,官至通政使,著有《楝亭诗词钞》等。彭定求,字勤止,号访濂、南

  • 诒经堂藏书

    七种,十九卷。清金长春编辑。金长春字芝龄,当涂(今属安徽省)人,事迹不详。丛书所收七种书为:宋魏了翁撰《正朔考》,北齐颜之推撰《还冤志》,宋魏了翁撰《古今考》,宋朱弁撰《风月堂诗话》,宋陈骥撰《文则》

  • 古今韵分注撮要

    五卷。明甘雨撰、陈士元注。甘雨字子开,永新(今江西永新县)人。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由翰林院检讨,谪德安府推官,迁南京刑部郎中。是书博采经史子诗赋中通叶之字,详注出典,依今韵一百六部分隶之,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