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出三藏记集

出三藏记集

十五卷。梁代释僧祐撰。僧祐生平事迹详见《弘明集》条。《出三藏记集》一书,简称《祐录》意在订正经译。全书共分四科:一、撰缘记,二、诠名录,三、总经序,四、述列传。记印度佛教结集及新旧名义异解有一卷,共五记。在诠名录中历载诸经师出经目帙,以及失译疑伪等书目二千一百六十二部,四千三百二十八卷,分为十七录释列,总为四卷。在总经序中,载出经记、经序及经注次序等一百二十篇,总为七卷。在述列传中,叙述历代名经师及大德事迹,列传三十二人,总为三卷。四科内容及所录目的,正如记集作者自序所指出的那样:“缘记撰列则原始之本克照。名录铨则年代之目不坠。经序总则胜集之时足徵。列传述则伊人之风可见”。《出三藏记集》是自汉代至梁代,在经传增多,传经之人多无人和晓其姓氏名遂,也缺乏详载,莫测年代,或竞举一方,或偏叙一代的情况下,集历代经传经译经注之大全,辨识真伪以新体例编定下来,成为当时体例最完备的指导有关阅经诸问题的权威性书籍。在当时和后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受到佛教学界和佛学研究人员的重视。现见载版本有卍藏经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猜你喜欢

  • 通志堂汇刻经解

    见《通志堂经解》。

  • 柳溪长短句

    一卷。向迪琮撰。迪琮,字仲坚,号柳溪,四川双流人。生卒年不详。清末民初间人。事迹无考。《柳溪长短句》一卷,其词始作于1918年,迄于1929年,原本撰词一百五十余首;1926至1927年间,邵瑞彭、乔

  • 玉泉子

    一卷。撰者不详。此书为唐代笔记小说。《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小说类有《玉泉笔论》五卷,不著撰人;《直斋书录解题》小说家有《玉泉笔端》三卷又别一卷;《文献通考》入小说家类,题《五泉笔端》三卷

  • 消间录

    十卷。明成勇(生卒年不详)撰。成勇字仁有,乐安(今属山东)人。天启五年(1625)中进士。官至南京监察御史。崇祯十一年(1638),因上疏弹劾杨嗣昌而被削官。福王时起他为原官,固辞不赴任,披缁为僧。著

  • 譬式警语

    二卷。意大利耶稣会士高一志(vagnoui)(1556-1640)撰。高一志1605年到南京传教,在该地建立第一座教堂,1624年入山西传教,著有《空际格致》等书。此书专门收集西方文学名著、经典教义、

  • 离骚节解

    一卷。卷首附《离骚正音》。《离***韵》。《离骚节指》。清张德纯(生卒年不详)撰。张德纯,字能一,号松南,长沙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官常山知县。著有《离骚节解》、《孔门易绪》。卷首为作者《自

  • 漳浦县志

    十九卷,续志一卷,清陈汝咸修、林登虎等纂。陈汝咸,康熙年间进士,康熙三十五年(1696)以翰林院庶吉士改任漳浦县知县。林登虎,邑人,曾任山西临汾县知县。按漳浦县有志,始于明嘉靖九年。万历七年和万历三十

  • 尚书旁注

    六卷。明朱升(详见《周易旁注图说》)撰。该书以经文大字居中,其解释字义、阐发意旨的文字则用小字书于经文之旁,故称《尚书旁注》。开后代经书旁注本之先。其书似为启蒙读本,较为浅近。但由于朱升通晓诸经、学力

  • 古奇器录

    一卷。明陆深(详见《南巡日录》)撰。《古奇器录》,杂录古人各种奇器名目,并分别标明奇器的各自出处。书后附有江东藏书目录,第一为经、第二为理学、第三为史、第四为古书、第五为诸子、第六为文集、第七为诗集、

  • 内传天皇鳌极镇世神书

    三卷。旧本题唐邱延翰(详见《天机素书》)撰,杨筠松补义,吴景鸾解蒙。《四库提要》考证此书之文,认为是伪托之作,但不知何人所托。书中大体以天星二十八宿附于二十四山龙之下,以乾坤艮巽为四厘极,配以罗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