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事类赋

事类赋

三十卷。初名《一字题赋》。北宋吴淑(947-1002)编撰。吴淑,字正仪。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纯静俊爽,思维敏捷,并善书法。初仕南唐为内史。归宋后,以荐试学士院,授大理评事。与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宋太宗赞赏他的博学。吴淑献《事类赋》百篇,后诏命注释,吴淑重新注释后并分为三十卷。之后,官迁为水部员外郎、起居舍人、职方员外郎。著有《文集》十卷,《江淮异人录》三卷,《秘阁闲谈》五卷。《事类赋》凡十四部三十卷。分天部三卷,岁时部二卷,地部三卷,宝货部二卷,乐部一卷,服用部三卷,什物部二卷,饮食部一卷,禽部二卷,兽部四卷,草木部、果部、鳞介部各二卷,虫部一卷。下分子目一百,每目为一字,每字做赋一首。叙古往之事,论天地人等万物之理。逐句引文加以注释,详注引用书名。《四库全书总目》称之为“联而为赋者,则自淑始。”吴淑是徐铉的女婿,学识渊博,又参与修《太平御览》等书,见闻更加广博。所以本书的赋都十分工雅。另外,赋和注又同出一人之手,其中必无错误。较早有南宋绍兴十六年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之后,明清亦各有刻本。乾隆二十九年(1746)华希闳剑光阁刊本最为流行。有《四库全书》本、1989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本。

猜你喜欢

  • 筠轩集

    十三卷。元唐元(1269-?)撰。唐元,字长孺。歙县(今属安徽)人。初以文学授平江路学录,后以徽州路学教授致仕卒。据朱文选所撰其行状,原有《敬堂杂著》、《思东杂著》、《吴门杂著》、《分阳杂著》、《金陵

  • 得月稿

    四卷。元吕不用(约1360年前后在世)撰。不用,字开耕,初名必用,字则行。上虞(今属浙江)人。明洪武初,举教谕,因耳聋辞。自号石鼓山聋。此集为其孙风所编。共四卷,诗三卷,文一卷。前有洪武九年(1376

  • 四书题镜

    不分卷。清汪鲤翔撰。是书首有自序及例言。说四书者,宋儒专讲义理,因其时未有帖括。明儒于义理外兼求口气,为帖括用不得不如是,然对经传义蕴也非绝无关涉,鲤翔是书即此类。自序谓“作文为讲书表章,讲书为作文根

  • 平回志

    八卷。杨毓秀撰。杨毓秀,字子坚,诸生,终身不仕。师从龚九曾、王螺州二人同学,龚、王与左宗棠过从甚密,左宗棠与二人时有书信往还谘商。杨毓秀遂据三人往来书牍,访求事实,撰为《平定陕西回匪志》二卷、《平定甘

  • 满洲醒世要言

    一卷。清代完颜和素撰。完颜和素著有《满汉合璧菜根谈》等书。此书仅为满语本,书成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为作者节取前明吕得胜父子《正续小儿语》并译成满文而成。吕得胜别号近溪渔隐,河南人,著有《小儿语

  • 楚石禅师语录

    二十卷。元代释梵琦(生卒年不详)撰。梵琦,俗姓朱,字梵琦、楚石或昙耀。明州象山人。据《补续高僧传》卷十四记载:他还在襁褓中时,有“神僧”抚摩过他头,并说:“此佛日也,他时能照烛昏衢乎”,故人称他为“昙

  • 纲鉴正史约

    三十六卷。明顾锡畴撰。锡畴字九畴,号瑞屏,江苏昆山人。万历进士。崇祯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福王时进尚书,后为总兵官贺君尧所杀。是书编年纪载,于历代故事粗存梗概。为乡塾课蒙之本。“纲鉴”之名于《通鉴纲目

  • 大明同文集

    五十卷。明田艺蘅(生卒年不详)撰。艺蘅字子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岁贡生官休宁县学训导,博学善属文,多闻好奇,世以比之杨慎。此书以形声字的声旁为部母编次而成,如“东”字为部母,以“栋”、“冻”之属

  • 或问小注

    三十六卷。旧本题朱熹撰,实乃老学究所纂辑。该书参考了《朱子语类》、《朱子文集》、《四书大全》、《四书蒙引》、《四书存疑》、《四书浅说》、《四书翼注》等书籍,删并《朱子文集》、《朱子语类》,辑成此书。宋

  • 四库全书

    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卷。是我国历史上最大一部官修丛书。乾隆年间,清王朝政治经济正臻全盛时期,学术研究也因朴学的兴盛而呈繁荣景象。大批学者遵循汉儒训诂方法研治古籍,深感有将古今著作汇为总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