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乐章集校勘记

乐章集校勘记

一卷,《补遗》一卷,《遗词》一卷。清缪荃荪(1844-1919)撰。补遗、逸词曹元忠撰。缪荃荪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生而颖异,十岁即遍读五经,十四岁读《文选》,十五岁读《说文》,二十二岁开始为考订之学,二十三岁中举。光绪元年(1875)受业于张之洞门下,代张氏撰《书目答问》四卷。二年(1876)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助张之洞修《顺天府志》。后任修撰、总纂。十七年(1891)主讲山东济南栎源书院。从二十二年(1896)至二十七年(1901),应两江总督张之洞之约主讲江宁钟山书院,兼领常州龙城书院。二十九年(1903)赴日本考察。此后曾创办江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任清史馆总纂,协修《江苏通志》、《江阴县志》。长于金石目录之学。著有《艺风堂文集》、《艺风堂续集》、《艺风堂文漫存》、《艺风堂读书记》、《艺风堂藏书记》、《艺风堂续藏书记》、《艺风堂金石文字目》等;编有《续国朝碑传集》、《常州词录》等;编刻丛书,有《云自在盦丛书》、《对雨楼丛书》、《藕香零拾》等三十八种。吴重寿刊柳永《乐章集》,缪荃荪别撰《校勘记》附于其后,复命其弟子曹元忠重校,并辑录逸词十首,又附校勘记之后。缪荃荪识语,谓汲古刻止一卷,因取明梅禹金抄校三卷本。又一明抄本。《花草粹编》、《啸余谱》、《红友词律》、《天籁轩词谱》、杜小舫《词律校勘记》引宋本校之。脱行夺句讹字颠倒字悉为举出,得百许事,编校勘记一卷。刻既成,吴兴陆纯伯观察,以宋本次第及讹字注于新刻本,悉刺取入记而另刻之。列宋本目录于前。曹元忠识语,谓艺风先生,命辑录屯田逸词,既得十许调,复取《花庵词选》、《草堂诗余》、《阳春白雪》、《乐府指迷》、《梅苑》、《群芳备祖》、及徐诚庵《词律拾遗》,为补遗一卷。所论均极详备。《乐章集》不易校订。原因有二:屯田喜用方音,殊不易解,一也;集中僻调最多,无所取证,二也。缪曹所校,参用宋本、抄本,及诸选本,翔实可据。曹元忠《补遗》,较缪荃荪所撰,尤为精审。《乐章集》本,自以吴刻为最善。但记中亦间有疏忽之处。如竹马子,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记引万氏云:槛疑栏字之误。考万律收叶石林词一首。第五句作危槛依旧。万因柳作雄风拂槛第二字平声,故疑叶词危槛作危栏,并未谓柳词槛当作栏。缪荃荪误读万书,致成此谬。又柳永家荣安。吴刻竟与稼轩、漱玉诸人同编入山左人词。缪荃荪、曹元忠皆未深考,尤为疏失。有山左人词本。

猜你喜欢

  • 望江县志

    八卷。清郑交泰等修,曹京等纂。郑交泰,字补堂,广东香山人,贡生,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来任望江知县。曹京,邑人。望江县志,创始于明正统间,其后叠经纂辑,至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邑人沈镐更重修

  • 求阙斋读书录

    四卷。清曾国藩(1811-1872)撰。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省湘乡人。道光进士,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等部侍郎。曾从唐鉴、倭仁学习程朱理学。同治七年(1868)任

  • 陶诗附考

    一卷。清方东树(1772-1851)撰。方东树字植之,安徽桐城人,诸生。东树幼承家范,后从姚鼐学古文,四十以后不欲以诗文名世,专研义理,著有《汉学商兑》,以攻考据家之失。此书所考分陶渊明世系、不仕异代

  • 梨云馆集

    八卷。明何伟然撰。生卒年未详。何伟然,字梅臣,一字仙口,又字仙郎,仁和(今浙江杭县)人。此编首有常熟许士柔序。凡赋一卷,古今体诗五卷,叙文二卷。伟然风流倜傥,放浪不羁,其诗自然柔靡冶逸,纤弱无骨,如《

  • 产宝

    见《经效产宝》。

  • 投笔肤谈

    二卷。旧题西湖逸士撰,何守法撰音点注。二人仕履,生卒年皆不可考。或谓同为一人,明嘉靖至万历间人。西湖逸士称此书述作之缘由:“余目击时艰,不欲自限于博士业,遂励志武事,间尝亦仿《孙子》之遗旨,出一隙之管

  • 韵府提纲

    二卷。清王士瑗撰。士瑗字诣蘧,别号蜗庐主人,山东潍县人。是书与华纲《字类标韵》相近,亦取《佩文韵府》之字,依《康熙字典》部分、各注明诗韵韵部。卷首有乾隆癸未(1763年)渤海李振琚序。次为凡例四则,设

  • 尚书注疏补正

    一卷。清卢文弨撰。卢文弨在其自注中说,他所校之《尚书注疏》是根据宋本《正义》为主。但宋刻本《尚书注疏》很多,不知卢氏用的是哪一种本子。书内文字是者,则大书。凡毛本伪字,以及稍有不同的,都注在其下备考。

  • 缦庐遗集

    四卷。清蒋传奎(约1917前后在世)撰。蒋传奎字斗南,湖南湘潭人,生卒年未详。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官邮传部主事。入民国,改交通部佥事。是集为传奎卒后其子沅搜辑遗稿编辑。卷一卷二为古今体诗。卷

  • 泽农要录

    六卷。清吴邦庆(生卒年不详)撰。吴邦庆,字霄峰,直隶霸州(今河北霸县)人。官至河东河道总督。吴邦庆家乡地势低洼,积水很多,能够种植水稻。吴邦庆便辑录前人农书中有关种稻的论述,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