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沙苑之战

沙苑之战

东、西魏间进行的一次著名战役。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八月,丞相宇文泰率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等十二将,统兵近万人,攻克东魏之恒农郡(今河南三门峡市),擒其刺史李徽伯,俘其战士八千。东魏丞相高欢得悉恒农失守,亲自率军二十万反攻。自率主力由壶口(今山西临汾西南)直扑蒲津(今山西永济西),又令骁将高敖曹帅兵三万,自河南进围恒农。宇文泰闻东魏大举出兵,急率所部退回关中。高敖曹遂围恒农。高欢率主力渡过黄河,直逼长安。宇文泰在渭南征调援兵,未及汇集,东魏军已至许原(在洛水南),长安危在旦夕。泰急令所部轻骑北渡渭水迎击。十月初一,宇文泰率一支不满万人的部队赶至沙苑(今陕西大荔南,洛、渭二水之间),距高欢军六十里扎营。次日黎明,高欢即率军奔沙苑而来。宇文泰用李弼计,将主力伏于渭曲之芦苇荡中,背水东西为阵。午后,东魏军进至渭曲。大将斛律羌奉举认为苇深泥泞,无所用力,建议高欢与宇文泰在此相持不战,而密遣精锐,直取长安。高欢不予采纳,命令将士进击。宇文泰亲自鸣鼓呼军,伏兵冲出,东魏军遂大败。高欢东渡黄河逃命。高敖曹得知主力已败,由恒农撤军,逃回洛阳。沙苑一战,东魏丧甲士八万,铠仗十八万。

猜你喜欢

  • 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

    见“蒲安臣条约”。

  • 四正六隅十面网

    明朝政府对农民军的军事围剿计划。明末农民起义日益发展,明廷震动,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起用杨嗣昌为兵部尚书。杨嗣昌制定了“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计划:以陕西、河南、湖北、江北为“四正”,由“四巡

  • 梃击案

    明末“三案”之一。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日,张差持枣木棍打进太子常洛居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内侍,被执。巡皇城御史刘廷元以张差有疯癫病上奏。后经刑部会十三司官王之寀等再审,张差供系郑贵妃

  • 弼德院

    清末官署名。1911年(宣统三年)清政府仿行宪政成立责任内阁,为总揽国政的最高机关,但又恐其职权过重,另设弼德院,规定“该院权限与内阁相为维系”,名为“用备顾问”,实则以为制约。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

  • 御园内六班直

    西夏宿卫军之一。元昊称帝建国后,拣选豪族子弟壮勇善骑射者五千人,人月给米二石以为给养。由皇帝亲自掌握,分三班宿卫,名为“御园内六班直”。为皇室侍卫军,并有笼络与控制各部豪族的质子军之性质。

  • 苏武牧羊

    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苏武,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出使匈奴,遇匈奴内乱,被单于扣留。匈奴软硬兼施欲迫使苏武投降,苏武不屈服,被迁徙至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匈奴声称待公羊产子方使苏武归

  • 唐征高丽

    唐初,朝鲜半岛高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三国均李使与唐来往。唐太宗在平定东突厥和高昌之后,于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以高丽联合百济攻新罗为借口,遣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江淮劲旅四万,战

  • 九世之乱

    商朝前期自仲丁至阳甲五代九王统治期间,由于王位继承制度不固定,多次发生“弟子或争相代立”的事件,造成统治秩序的混乱,国力因而受到影响,同盟诸侯也不再来朝见,史称“九世之乱”。

  • 古欲起义

    辽天祚帝时,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地区一次农牧民起义。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二月,饶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巴林桥西北)渤海人古欲(一称摩哩)自称大王,聚集头下城居民起义,有步骑三万余

  • 夏朝

    朝代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后氏部落首领禹的儿子启建立。据《史记·夏本纪》言,禹去世前,仍按旧的禅让制以天下授益,但由于益的威望不高,各地诸侯仍属意于夏后氏家族,在禹去世以后,都背益朝启。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