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帝后党争

帝后党争

清末以光绪皇帝载湉为代表的帝党与以慈禧太后那拉氏为代表的后党之间的斗争。清统治集团内部帝、后两党的矛盾由来已久。1874年(同治十三年)同治帝死后,那拉氏立自己的侄子、外甥、四岁的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第二次垂帘听政。1889年(光绪十五年)载湉“亲政”,那拉氏宣布“撤帘归政”。载湉虽然“亲政”,但实际大权仍操在那拉氏手中。朝中许多官僚从个人或集团利益出发,分别集结于载湉或那拉氏周围。帝党的核心人物是光绪皇帝的师傅、户部尚书翁同龢,此外还有孙家鼐、志锐、文廷式、汪鸣銮、长麟、张謇等文职官僚,执掌着发布上谕的权力。后党主要成员有荣禄、刚毅、孙毓汶、徐用仪等掌握中央及地方军政实权的大官僚,宫内则有总管太监李莲英。中日甲午战争中,帝党主战,希图侥幸取胜,以削弱后党势力,后党主和,力图保存实力。结果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帝党从救亡和争权出发,逐渐倾向维新,与维新派结合,发动百日维新。6月11日(四月二十三日)载湉下“明定国是”诏, 6月15日(四月二十七日)那拉氏首先迫令载湉将翁同龢开缺回籍,派荣禄任直隶总督,节制北洋各军。9月4日(七月十九日)载湉下令将阻格礼部主事王照上书的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等六堂官革职。9月5日(七月二十日)又委任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四位维新人士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后党密谋反扑。维新派建议载湉借助新建陆军督办袁世凯保护新政。9月21日(八月六日)那拉氏发动政变,幽禁载湉,捕杀谭嗣同等六人,其他维新派人士、帝党官僚亦均遭监禁、充军或罢逐,那拉氏再次“垂帘听政”。至此帝后两党之间的争斗,以那拉氏独揽一切军政大权而告终。

猜你喜欢

  • 陈峒起义

    南宋孝宗时湖南农民起义。荆湖南路郴州(今湖南郴县)官府榷酒,官吏贪残虐民。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宜章(今属湖南)农民陈峒聚众举行起义。以当地山林为据点,四出袭击官军,深得民众拥护,队伍迅速扩大至

  • 乌桓内附

    乌桓,又称乌丸,是东胡族的一支。汉初,匈奴冒顿单于灭东胡,余部迁保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因以为名。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兵,汉武帝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

  • 靖康之变

    金灭北宋的历史事件。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军逼近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徽宗禅位于太子赵桓(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金帅完颜宗望(斡离不)率军再逼汴京,钦宗遣使屈膝求和, 金遂

  • 天盛律令

    西夏仁宗天盛(公元1149-1169年)时,在前代律令基础上,依仿宋朝政书体例,用西夏文字编纂的一部政治制度与法令专书。全名《天盛年改新定律令》,或称《天盛年改新定禁令》、《天盛年改新定禁令名剪》。除

  • 葵丘之会

    齐桓公建立霸权后,于公元前651年召集鲁、宋、郑、卫、许、曹等国诸侯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举行盟会。周天子也派宰周公前往,并赐齐桓公胙(祭肉)。这次盟会规定,凡同盟之国,不可壅塞水源,不可阻碍粮食流通,

  • 五军都督府

    官署名。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每府置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分领全国卫所,掌兵籍和军政。但军队征调权属兵部。

  • 荆门之役

    唐末黄巢起义军由广州北伐途中受挫的一次战役。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底,黄巢率数十万大军自广西桂林顺湘江而下,占领江陵城。旋即进军襄阳(今湖北襄樊),拟渡汉水北上。唐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与江西招讨使曹

  • 中法简明条约

    即《中法会议简明条款》,亦称《李福协定》。中法战争期间,法国胁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法战争爆发前后,清政府内部在战、和问题上争论激烈,权臣李鸿章等人极力谋和。战争正式爆发后数月之内,法军侵占了红

  • 昭宣中兴

    汉昭帝、汉宣帝相继在位,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等一系列政策,使汉朝危而复兴,史称“昭宣中兴”。汉武帝末年,海内虚耗,百姓流离失所,汉朝处于危机之中。汉武帝下轮台诏书,罪已更张,但不到两年便去世了。大臣

  • 禹铸九鼎

    传说禹在划定九州的同时,利用九州的贡金所铸造的九个大鼎,以象征自己对九州的统治权力。